当日,田单便离开了,因为田单隐居临淄南面十数里外的山中,所有王子凌只道改日去牛山时顺道去学艺了。
无语寒负责护送王子凌回去,路上王子凌问道:“额,无兄啊,我听说师祖他不是齐国相国么,手握重兵怎么师祖就说与曾夫子同为赵臣?而且现在看上去还挺窘迫的?”
无语寒惊讶道:“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怎么你不知道?”
王子凌尴尬一笑:“我自幼在山中生活,外面情况知之甚少。”
“原来如此。”无语寒讲道:“昔日师祖复国之后已经追回绝大多数齐国城池,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城池落在燕、赵、楚国手里,尤其五都之一高唐全都全境落在赵手,因为年年征战齐国虽恢复国风,但已然疲乏,无力再征。那时师祖已经拜为齐国相国封地安平…嗯,位高则权重,当年师祖在国内励精图治,却阻了他人财路,遭受多人污蔑诋毁,受尽谗言……”
王子凌也曾听说过,晚年的田法章性情不定而且多疑,做为君主的悲哀啊。
“不过当时有鲁仲连鲁公劝谏齐王,齐王才没被谗言所误,还在三个月后,在韩、魏、楚被秦国缠的无法抽身之时,师祖与鲁公联手,尽起平陆都城之兵收复聊城以南、济水以西国土。直令燕国士卒退回燕国,不再有南下之兵。经此一战之后,魏、楚、赵增兵与齐边界,而此时齐国国力空虚,无可再战之兵了。在聊城一战师祖足足打了两年时间硬是攻克不下,双方死伤无计。聊城以北麦丘以西之地却怎么也夺不回来了。”说到这里无语寒眼中恍惚了一下。
“这跟师祖去做赵国丞相有什么关系?”王子凌见他不继续说下去,便出声道。
无语寒看了王子凌一眼,叹道:“聊城一战其实是鲁公一人打下的。”
“一人?”
“是,那时师祖连战两年都未能攻下聊城,士卒死伤殆尽,在这两年期间鲁公也未曾闲着,终于找到当时燕国守将负隅的弱点。然后命人书信一封给负隅,负隅见了信三天之后,便自刎而死了,自此齐国收复聊城。”
“什么?一封信就能杀人夺城?”王子凌惊道。
“不错。”
“里面写的是什么?”
“鲁公派人去燕国各地查询负隅此人平生,发现负隅是个难得的将才,死忠燕国,而且对待士卒如兄弟,对待百姓如手足。对待亲属更是不必多说,虽然是个将军,但平日喜读儒家之文,可谓谦谦君子。鲁公便利用了这一点,书信中分析齐、燕形势谆谆告诫负隅死守孤城是非忠、勇非智;又站在他的立场上,分析归燕、降齐对百姓对国家的不同好处,更指责他行小节、死小耻是不明智之举,劝诱负隅不拘小节而全终身之名,忍受小耻而立累世之功。负隅看完三天后便引刃自杀了。自此聊城收复。具体内容我并曾得知,不过此事轰动一时,人尽皆知。”
“你还没说这跟师祖有为赵相有何关系?”
“就因为聊城一战师祖与鲁公受人算计,被人离间,结果逼得鲁公隐居逃亡,师祖也在齐国举步维艰,事事小心。”
王子凌心急道:“什么计谋?”
“齐国自田氏以来在朝有九大世族,三家陈氏,三家田氏,还有姜、王、仲孙氏各一家,这九大家族不仅是皇室旁系传承至今根深极厚,家中财富可强一国之兵事。师祖复国之时曾用强硬手法使他们大吐钱财,而且师祖为人刚正当时手握重兵也不惧怕,接连几年下来,九大家族对师祖结怨极深,便结成一党誓除师祖而后快。师祖一心为国根本不理会他们,而且当时平安君貂勃和鲁公,俱都维护师祖,九大家族也无法,尤其是鲁公,不仅在齐国名望极高天下人少有不知鲁公之名的。直到聊城一战,鲁公虽家置狄邑,但聊城乃鲁公之乡,聊城百姓生死更是被鲁公关切备至,当时聊城守将负隅自杀之后,聊城燕卒更本无心恋战,那时城中谣言四起说两年之内师祖所带士卒死伤殆尽,想为死去士卒报仇要屠戮聊城百姓泄恨。聊城之内,无论燕兵或是百姓,俱都胆寒,城中突然间就多出了百多人,鼓舞兵民合作反抗厮杀而且还其了带头作用,不过最后燕兵还是抱有希望的开城投降了。那时师祖并不在聊城,因为负隅一死聊城根本无将才,大局已定,所以只派手下大将田并接管聊城,谁料田并领着五千人马一到聊城便杀,大喊说奉师祖之命屠戮聊城。聊城五千燕卒两万余聊城百姓,尽被屠戮一空,而田并也死在战场。”
“我靠,这明显就是被收买之后被出卖了嘛。这也太残忍了。额……你继续……”
“听说当年的聊城如血练地狱一般,血水顺着聊河直到狄邑,鲁公知晓之后大病了三天,至此不见行踪……”
“是啊,知道自己的家乡遭受如此大的灾难,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接受不了。”
“聊城之事,日后你就不要再提了。”
王子凌点点表示明白。
“自鲁公走了之后,九大家族想尽办法使师祖名声败坏,师祖自此也是小心侍齐步步为营。直到数年之后襄王薨,太子建立,那时齐国渐将兵事转型为富强为主,大权渐渐旁落,田建继位后大权落在君太后手上,当时君太后为了稳固朝局迎合九大家族人员扶持自家后氏族人立足,便屡次诬陷师祖,师祖名望虽旺,但难敌众口烁词啊,田相之位已然无足轻重。齐王建即位第二年秦国趁赵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