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伟业>第二十九章 徐水仙请关先生教授自己学问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素来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作为全中国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大后方,支撑了全中国八年的抗战。

且如今明末战火还未烧到四川,这一片膏腴之地历经明朝两百多年的发展,更是阜盛依旧。虽说夔州一带的东乡县因被张献忠与左良玉相继破坏过恢复元气尚待时日,但汉家村却同四川大部分地区一样,丰收在望。

中秋前后,汉家村的村民一直都忙着收割。这是他们建立汉家村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虽然,在今年夏天收过夏麦,但毕竟不是主产,收获量并不是很可观,而如今,光这稻谷的收获量早已达到了千石以上。

如果站在东乡县最高峰摩天岭俯瞰汉家村的话,会看见整个汉家村的院坝都铺满了由新稻谷铺就成的金色毯子,有许多人影从清晨到晚上一直都在金色海洋般的稻田里来回穿梭。

村民们忙着收割,汉家营的战士们也忙着训练。杨明和众战士都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掉以轻心,上一次收夏麦时遇见土匪袭击就是个经验教训。

为此,非但没有放松战士们的训练,杨明还增加了村民们在遇到敌情突然来袭时的应对演练次数,村子十里之外也安插了哨岗,一些孩童也要借着放牛放羊的机会在村外四处侦探。

尽管大家都知道安静的汉家村潜伏着巨大的危险,但还是抑制不住村民们因为收获的喜悦。无论是三岁的小孩还是八十多岁的老人都自发地跑去各家各户帮助收割,为的就是早日把粮食收回来,以免到时候土匪来袭或者大雨降临的时候,来不及收割。

名义上属于杨明的汉家村公仓已经满了,由于杨明和汉家营的战士还在训练,村民自发地给杨明加修了五个粮仓,这其实已经违背了杨明允诺只收满五仓粮食即可的承诺。

堵小媛见此也不由得感叹道:“正如辛弃疾之《破阵子》里所言: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丰收让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许多,堵小媛对关嘉仁的殷勤也没那么排斥。即便是素来高傲的云蝶也因为关嘉仁的彬彬有礼而开始对他有了不错的印象,而关嘉仁对于教授村中孩子也很尽力,许多孩童在他的教育下已经可以背下整本《论语》了。

杨明对关嘉仁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应关嘉仁主动申请并答应了他代替张员外掌管汉家村的粮秣,而张员外则带着杨明给他的五百石粮食和剿匪所得的三千两白银去了县城经商,以试图在县城建立汉家村的第一个产业。

关嘉仁的人缘极好,许多村民都对这个秀才的印象不错,至少比张员外要好。对于他管粮秣都无话可说,更何况管的又不是自家粮而是公家粮。从汉家村收获第一袋粮食开始,汉家村就规定自家收的粮食自家得,只是要定额交一定的公家粮。

公家粮的支配权力归杨明所有,实际上就是杨明从汉家村所收取的税赋,以前交给张有财张员外管理,许多村民还替杨明不值,认为杨公子这样做会吃亏,如今换了一个和气的人,大家都认为这是对杨公子有好处的。

关嘉仁每日看见这五百多石粮食就眼睛发亮,他真想现在就派家里人来把这些粮食运到自家的粮库去,这年头粮贵钱贱,由不得关嘉仁不眼红。于是,关嘉仁开始每日去各处土楼和库房查看,到了晚上也不再抱着自己丫鬟胡搞,而是挑灯画着汉家村的布防图。

徐水仙知道自己因为是个寡妇,还是个漂亮的寡妇,所以被村里人瞧不起,还斥责自己是狐狸精。因而导致她不敢与其他村民去山洞里接受扫盲教育,但是她不甘心,她每晚都会在杨明授课时偷偷地去藏在山洞某处学习。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可以无师自通,学问长进了不少,但当她发现堵小媛可以和杨公子侃侃而谈时就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

于是,徐水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决定拜关嘉仁为师。村里几个负责教授文化的人中,杨明太忙,堵小媛是她不好意思也不想亲近的人,云蝶一直都讨厌她,所以她只能找关嘉仁,而且她和村里一样都认为关嘉仁既然是读书人也会跟杨公子一样温文尔雅的。

关嘉仁正细心地画着汉家村的布防图纸,还在一边得意地笑着说:“你杨明设置这么多机关障碍又有何用,只要我将这图纸送出去,这汉家村的关隘挡墙还不是形同虚设?”

这时候,关嘉仁的小厮进来通报说外面有汉家村的人来找他,关嘉仁忙将图纸收藏进抽屉中,一换其往日和颜悦色地样子,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这么拘束,快请进来。”

徐水仙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她对读书人的家一直都有一种敬畏之感,以前她每次去杨府都是低着头走路,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敢多看一眼。

当年她在杨明还是小少爷的时候,给杨明当过一段时间的粗活小丫鬟时,因而也在杨府里待过几年。从那时起,她也更加明白读书人的家里规矩多。

“奴家是汉家村一组徐水仙,见过关先生”。徐水仙欠身行了行礼,杨明将汉家村的村民按照户口与居住地统编为七组,分别住在村子的七座土楼里,徐水仙因为是最早来到汉家村的一批人,也就被分在了第一组。

关嘉仁没想到是徐水仙,他以前也曾远远的看见过徐水仙,知道汉家村有一位极俊俏的寡妇。他也曾想过去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徐水仙请关先生教授自己学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