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五部第三百二十章 楼平之战(5)

一阵号角过后,鲜卑军本阵后方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 。在鲜卑军本阵前方的马士轸立即明白,是罗济率领的三个游骑营包抄到位并发起了进攻。

他掏出怀表看了看,发现时间才十二点半,离约定配合攻击时间还有半小时。马士轸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这个罗济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好,既然他们提前发起攻击,我就全力配合他们的行动。

在马士轸的指挥下,前师四个轻骑营又向鲜卑军本阵左右两翼发起了一轮冲击。他们在距离鲜卑军阵前一百五十米处,朝着排列整齐的鲜卑步兵连续‘射’击,箭如雨下。

张锐所部按照刘武周的计划需要在敌后呆上一、两个月,所以当初部队出境时携带了大量的箭支。到现在为止,他们已出境作战四个多月,出境时所携带的那些箭支早就消耗殆尽。

现在汉军骑士们身上携带的箭支,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鲜卑人制造的重箭,‘性’能远远不及汉帝国制造的重箭。并且所缴获的箭支数量也有限,每名骑士只分配到一两壶箭。

有限的箭支绝不能‘浪’费掉,张锐一再告诫全军将士要尽量节约使用弓箭,箭支要用在关键的时刻,力争箭无虚发,每一箭都消灭一个敌人。今日作战的马士轸部,除了在战斗刚开始消灭敌人的一千骑兵时使用了弓箭,后来与鲜卑步军的纠缠中,一直没有再使用弓箭。他们始终与鲜卑军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骚’扰。现在的情况与刚才的‘骚’扰战不同,为了配合游骑的进攻,马士轸下令全体骑士向鲜卑军‘射’击。

密集的箭雨在呼啸声中落入鲜卑军阵中,而后又从鲜卑军队列中传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接着又是惨叫声,惊心动魄、不绝于耳。

鲜卑将士手举盾牌抵挡着如暴雨般落下地箭雨。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击之力。而身边接二连三翱着倒下的战友,使他们越来越担惊受怕,唯恐下一箭‘射’中的就是自己,恨不得马上借地遁形以保住‘性’命。只可惜自己没练过遁地术,只有默默地向上帝祈祷自己不要中箭。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如同怒海中的一叶孤舟,只能随风‘浪’飘摇,是否颠覆,全凭天意。

鲜卑军本阵周围还有一千余强弩手。本来勿忸定可以派他们去支援步兵,眼下也只有他们才能压制住汉军的弓箭‘射’击。可是身后突然冒出来汉军游骑。让勿忸定举棋不定。

现在的形势对他来说非常不利。本阵身后不远处就是辎重队,全军粮草辎重都在里面,绝不能有闪失。虽说辎重队也有三千人,但那些人几乎都是后勤人员,可以说毫无战斗力,一旦辎重队被汉军消灭,烧了全军的粮草,还怎么继续与疯虎作战

勿忸定见本阵两翼被汉军‘射’击的步军,队列已经开始有些‘混’‘乱’。不过他们仍在军官的鼓励下坚持着。勿忸定咬了咬牙下了决心,命五百强弩手火速赶到辎重队布防。其余六百强弩手,继续留在本阵周围防御。本阵也是全军地关键,也不能有闪失。

那些步兵只能让他们再坚持一会儿了,勿忸定只能在心里祈祷,祈祷出击的一万五千步兵赶快返回本阵。此时,他原来那种消灭、重创汉军地想法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转为期盼全军能重新集结。只有全军集结,才能渡过今日的危机,要消灭疯虎。还需等汉军身后那三万人来了再说。

勿忸定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时候,张锐所率领的汉军在一万五千鲜卑步军的身后发起了进攻。战场的局势,也出乎张锐的意料。最初他的想法是,在鲜卑骑兵追击本阵后,两翼各营摆脱鲜卑步军的纠缠。迅速赶到下一个预定战场。先将鲜卑骑兵一举歼灭。

张锐本阵退出楼平战场十余里后,进入一处山谷。这处山谷不大。准确地说是两面都是矮小地山丘,山丘坡度不大,但‘乱’石林立,没有多少植被,一般这种地形藏不住伏兵。鲜卑骑兵将领也没有怀疑,率队进入了山谷。

可是汉军偏偏就在这藏不住人的山坡上,埋伏了八百人。这些埋伏的汉军早在凌晨三点就来到这里,在山坡上挖出了一个个能趴伏的浅坑,然后趴在里面一动不动隐藏了一个上午,就等鲜卑军上钩。他们每人身前摆放着两到三具上好弓弦的强弩,静待追击的鲜卑骑兵过去一半的人马时,突然齐刷刷朝着山谷中‘射’击。

山坡最高处离山谷底部只有不到一百米,如此近距离地‘射’程,加上强弩的杀伤力,正在峡谷通道上的两千余鲜卑骑兵眨眼间相继落马,死伤一片。

由于山谷已被封锁,追击地鲜卑骑兵被分割成两部。跟随张锐本阵已出了山谷的有二千骑兵,张锐见埋伏成功,立即命令本阵返身迎敌,将这二千多鲜卑骑兵拖住。而在山丘的另一侧的一千鲜卑骑兵,则被随后赶来的左翼吴平部消灭。随后,吴平部又通过山谷,准备与张锐地本阵会合,消灭剩下地二千余鲜卑骑兵。

这支鲜卑骑兵的将领见汉军人数已经超过了本方人马,自认无法取胜,便带着剩下地骑兵朝着西面退去。这个时候,张锐才发现马士轸部并没有跟来,也不去再追击败退的鲜卑骑兵,而是带着人马返回楼平战场。

他回来得正是时候,鲜卑军方面出击的一万五千步兵正准备包围战场中央的马士轸部。张锐见状当机立断,立即下令全军向这一万五千鲜卑步军发起攻击。这部鲜卑军无


状态提示:第五部第三百二十章 楼平之战(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