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心魔之殇>G08 愚人节有感:再说文学责任

今天是4.1,愚人节。

我不崇拜西方,我也不过这鬼节,谁要在今天敢骗我,我就在4.5这个清明节把他给埋了,不要问我中间的这三天做什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十分认真地告诉你:挖坑!

今天这个愚人节里,我的这部360万字左右的取名为《心魔之殇》长篇都市、爱情、官场、社会问题小说,已经写到第三卷《底层女儿的底层悲情》的第0264章《以后的以后,没有了以后》了,已经61.6万字了,这可是真的,没骗你,

如山在愚人节这天是不会骗人的。因为,愚人之人必自愚。

人家今天骗人,我却在今天说点真话,再来说说文学的社会责任问题。

今天一清早,妻子通过微信给我转来了《秘书工作》杂志发表的采访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文章《使更多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再一次想起了文学的社会责任问题。

文中记述了***与梁晓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一段对话:

***说:“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不一样。”梁晓声听了***的这句话,不禁一愣。***又说道,“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就越强。”

站在一旁的女作家王安忆说:“晓声也是这样的人。”ê最新章节已更新

***听了王安忆插的话,就笑了。

梁晓声便又说道:“我认为您是有两个故乡的人,书籍是您的第二故乡。”

然后***说:“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的故乡。”

***与梁晓声的这一段话,对文学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那一句“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知识青年不一样。”颇有深意。

上世纪80、90年代流行了很久描写知识青年生活的所谓“伤痕文学”。***肯定看了不少。而***认为,对于他来说,那不是伤痕,而是该有的磨砺。也提出了文学不要过多地为政治服务,却要为人们的精神服务的课题,也就是真正的正能量。并不是为政治服务的作品便是正能量,过分地为政治服务的作品的生命力,并不会很长久,特别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作品的生命,会更短,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上世纪60、70年代,更是流行文学的政治分野观和阶级分析论,那一段时期便控制了文学的创作发展。

文学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说,要使更多的青年都要有个精神的故乡。这就是文学的社会责任。

这个精神,不是某个阶级、某个利益集团的目标,而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善良和探索、奋斗的精神。

颓废的社会只能造就颓废的文学,颓废的政治也只能根植颓废的文艺,其实不然,***说的和晓声笔下的知识青年的不一样就是这个意思。***的这话说明,他是感激于知青生活的,因为知青生活给予了他磨砺,而不是伤痕,他一点都不痛苦。

前两天,我与我的一个90后读者谈起了文学的作用问题。

我问她:“你为什么喜欢读网络上的文学作品?”

她回答我道:“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幻想阶段,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满足了我的幻想yù_wàng。”

我告诉她:“这不全面,而且这正是时下网络文学作品普遍所存在的问题。文学作品不能仅仅满足读者的幻想yù_wàng,更应该满足读者的思考yù_wàng。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能给予人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责任的深刻思考的作品,不仅应该提出思考的课题,还要提供思考性的参考答案。这才是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只可惜,由于文学的过度商业化,文学已经有了去思考性功能。好多文学作品,都已经没有了核心价值观,只为娱乐而娱乐,只为幻想而幻想,只为戏说而戏说,没有了客观的现实,也没有了真正的历史,没有了担当,更没有了责任。”

好在这个90后还勉强认同了我的观点。我也是十分高兴的。这说明,时下的90后,也是一群有担当的读者,我们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这是我作为码字人的社会责任,我将会努力而为之,既给他们提供幻想的空间,更给他们提供思考的领域。

今天就说到这。


状态提示:G08 愚人节有感:再说文学责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