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核武皇帝>第三十九章 满洲步兵团(下)
等亚洲人种并没有明显的歧视和傲慢心态,这个科尔尼洛夫少校又一直在负责联络和指导各地土匪武装的工作,关东味道的汉语说的还是很不错的,对关东地区和东北人也比较了解,双方很容易打交道。

因为时间紧迫,很多问题基本是来不及解决,大致谈了谈,宋彪就和科尔尼洛夫少校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他负责组建运输营、工兵营和两个步兵营,科尔尼洛夫少校则负责在远东军司令部内活动,不管是调配,还是购买,先想办法尽可能的多要一些军火,另外也尽可能多抽调一些俄国步兵组建一个加强营规模的第三步兵营。

其实在沙俄时代,俄军不是很注重营部的建设,它的军队体系基本是以连为基层单位,十几个连编起来就是一个团,比如像哥萨克骑兵和西伯利亚步兵团,很多时候将七八十个连队一编就是一个军。

和ri军相比,俄军依然有着很浓厚的封建领主时期的古欧洲军事特征,它的士兵作战是很悍勇的,它的军官也是按照德法等国的陆军系统培养出来的,它甚至也设置了参谋部这种新的军事变革,但在整体上,俄军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德国的那种现代陆军体系,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作战,俄军在整体指挥和作战调度上是极其混乱的。

在和科尔尼洛夫少校的交谈中,宋彪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科尔尼洛夫少校实际上也没有一个营部的概念,宋彪提出要建一个加强营扩充战斗力,科尔尼洛夫少校的理解就是多设两个连队即可。

宋彪并没有和科尔尼洛夫少校细致的讨论这里面的问题,和科尔尼洛夫少校达成分工合作的分配意见后,他就带着人去杨官屯。

此时的杨官屯早已是一个空荡荡的孤独小村,乡亲们都被俄军驱逐了,周边的土地一片荒芜,数百栋民宅土房都被征用。

在这里挂上满洲步兵团联络处和驻兵站的俄文公牌后,宋彪重新回到抚顺武家屯,在那里招揽了一批马帮的人,又去抚顺煤矿招了百余名矿工,他开出来的军饷是每个月三十银圆,从者众多,连他自己都未预料到招人居然是如此容易。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满洲步兵团(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