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二百一十七章空袭特混舰队T

第二百一十七章空袭特混舰队

“胡说八道,根本就没影子的事情,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不像某国人喜欢不宣而战,中国政府绝对没有出兵印度。”外交部长王宠惠义正词严,日本公使被说的只能灰溜溜的走人。这要放在前北洋时期,日本公使松岗早就发飙了,被反驳的没词,必然是一拍桌子就叫嚣要开战,要开军舰来滴,你怕不怕?这个时空,这一招打死松岗都不敢用啊。

日本的情报部门赶紧动了起来,专门针对中国成立的情报部门这个时空也叫梅机关。不过头头换成了石中不分,影佐祯昭是石中不分的助手。这个机构还是石中不分力主建立的,并且出任第一任负责人,梅机关的主任。

这个时候最倒霉的就是在印度洋上漂泊的特混舰队了,进不敢进,退不能退,白白的浪费时间在等待中。日本海军上上下下,说不怕中国海军那是假的,尤其是这个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中国突然翻脸,撒在外面的精锐部队收都收不会来。

一群人在近卫文麿的办公室内发呆,吵的口干舌燥的,精力消耗的不少,先休息一下等消息再说。足足等到天黑了,梅机关的主任石中不分才推开门,众人的眼睛一起看过来。

“菊子的反馈,中国没有对日作战的意思,他们的主力正在中亚攻打塔什干要塞。他们的大总统整天都在研究中亚的局势,绝对没有可能出兵印度。”石中不分的话就跟法官宣判似的。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看来印度的事情跟中国关系不大,应该是英国从中国购买的新式战机。这无疑是针对帝国的印度攻略而来的,中国人希望借英国人之手。让帝国的勇士多流血。”近卫文麿似乎很有远见的给这个事情定性,实际上他是巴不得这个事情赶紧的过去,不然海军省和外务省能吵几天几天不罢休。

这个时候不断有消息从各地反馈回来,分散在各地监视中国的渔船和潜艇先后报告,中国的海军舰队还安静的呆在港口里,在外头巡逻的都是一些驱逐舰。嗯,中国人和热衷于驱逐舰。造了近一百艘,而且号称自己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问题是,那造那么多航母做啥?所以所谓的近海防御战略。日本人是当着没看见。

不管怎么说,只要不是中国海军出战,一切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不就是中国人把战机卖给了英国么?不就是12架或者更多一点么?他们哪里晓得。方大总统直接给印度丢过去一个联队的战斗机。整整十个大队120架。方大总统家的二公子都亲自上阵,并以联队长的身份兼任第一大队的队长,高小强实际上是副队长。

最终确定的情报传到南云这里,他也松了一口气,下令舰队继续前进。反正攻打印度也不指望瞒过英国人,迟早总是要打的。

加尔各答的英军营地里一片欢歌笑语,中国空军首战告捷,击落日机八架。并且查明了日军特混舰队的情况。亚历山大亲自出席晚宴,并致辞感谢中国人民的友谊。因为这个事情。亚历山大已经向国内致电,要求采购中国最新式的战斗机补充给印度方面。

丘吉尔现在是穷的叮当响,哪有钱来买新式战机这么昂贵的东西。不过他有他的办法,他给罗斯福发电报,表示中国人的新式战机性能远远强于日本的零式,要求美国也生产这款野马战机,并且援助给英国。什么叫援助,那就是白给。丘吉尔现在也没什么大英帝国重现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心思了,能保住英国大部分海外的利益就知足了。

也不能怪丘吉尔没有雄心壮志,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印度有点鞭长不及,非洲的问题更麻烦,隆美尔下一次攻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起。目前在埃及,主力居然是美军的两个装甲师和十个步兵师,英军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三万,希腊的战斗让丘吉尔又损失了一个装甲旅。总共都没多少家当的丘吉尔,现在只能仰人鼻息,混的还没有中国方好呢。

罗斯福接到丘吉尔的电报还是很重视的,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军败的太惨了,据海军的意思,主要败因是因为战斗机的性能不如对手甚多。日本的零式可以轻松爬升至一万米,然后掉头俯冲干掉美国海军的f4f舰载机。

中国人真是奇怪,明明有足够优秀的战斗机,竟然要美国援助p39这种被淘汰的飞机。罗斯福很是不解,只能理解为中国的生产能力不足导致需要美国的援助。这个理解还是正确的,中国飞机产量最大的限制就是发动机的产量不足。主要愿意就是技术工人的不足,这导致野马战斗机的产量有一个极限值。如果对手是一个日本就算了,加上一个苏联就要命了,两线作战就必须从对苏战场解放一部分野马战机,p39的任务就是对地攻击。

罗斯福也只能让办公室的人联系中国方面,要求引进野马战斗机。电报来电报去的时间内,日本海军的特混舰队已经逼近加尔各答五十海里范围内。英国驻印度的海军已经撤往埃及,德国还是重要一点。所以日本海军一直没有发现英国海军的踪迹,便壮胆开始攻击。

亚历山大的布防计划为放弃加尔各答,不是他不想守,实在是英印师的战斗力让人担忧。日本海军的舰炮都是大口径,英印师的印度士兵,十有**顶不住。万一炸营就完蛋了。

所以防线往后撤三十公里,避开日本海军舰炮的射程,同时出动所有飞机,攻击日本海军的舰船。这个计划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七章空袭特混舰队T--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