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9章 苏式风暴

夏曰的雨就像俄罗斯人的脾气,直爽、豪放、没有保留。伴随着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至,在室外走上一遭,哪怕全程大部分是乘车,回来时莫不湿身狼狈。这样的天气不论是在东欧、中欧、西欧还是北美,莫不是寻常可见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大雨并不会持续太久,一旦天晴,炙热的阳光将很快烤干地面,使之重新适合军事作战的需要。于是,领导北路作战集群的同盟国将领们大都留在了指挥部,经过连夜的商议,他们最终决定采取积极防守、伺机进攻的策略,在大雨先至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域转入阵地防御,而在立陶宛东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各军继续向既定目标推进,其中美国第3军及法国远征军一部已经逼近了苏军防守的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美国第2军、英国远征军第1军以及波兰军队的第3机械化师则将进抵明斯克西郊。

德国元帅、盟军临时顾问曼施坦因抵达同盟国北路作战集群指挥部当晚,延绵上千公里的盟军战线安然无恙,这种状况持续到了第二天的黎明,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执勤的军官们不得不逐一敲响将领们的房门,把苏军在立陶宛的考纳斯、白俄罗斯的利达等地发动反击的消息告知他们。带着几乎灵魂出窍的惊愕,将领们匆匆来到指挥室,然而当他们认真分析了形势并且得到了来自前线的后续报告,顿时为执勤军官们的冒失感到恼火——原来,苏军在那几个地区发动的黎明攻势仅仅是团级规模的战术反击,旨在拿下他们之前丢失且颇具价值的阵地,他们配合这次反击最多也只是投入了师一级的火力支援,参战的装甲部队并不多。待到上午,确认的报告从前线发回,遭到苏军攻击的五处阵地有四处丢失,苏军攻占那些阵地后便基本停止了进攻,唯一没有丢失的阵地得到了炮兵和坦克部队的直接支持,苏军自知不敌,丢下几百具尸体后也暂时偃旗息鼓了。

之后,应陆军部队的要求,英国空军的前线作战部队冒雨派出了数架喷火战斗机进行低空目测观察,它们活动的区域囊括了北路作战集群前沿阵地对面以及苏军的一部分纵深地带,并未观察到苏军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消息一到,英国陆军的伦卡中将得意洋洋的对同僚们说:“看吧!昨天那个纳粹元帅说什么来着?苏联的进攻根本是他臆想出来的,他和那些德[***]官一样被苏联人吓破了胆!嗯,他这会儿还在房间里睡觉呢?”

布莱德雷悻悻地看着英国搭档,他知道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这些欧洲将领彼此之间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心态度,想要从中调和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办到的。不过,正牌指挥官应该有正牌指挥官的权威,他有些冷硬地说:“我让他在房间里休息,有需要他协助的再召他前来,免得我们还没打败真正的敌人,后方指挥部就变成战场了!”

将军们从布莱德雷的口气和字词间听出他的不愉快,也即收起了原本准备挖苦嘲讽曼施坦因的话语,麾下拥有两个法国师的佩蒂特将军转移话题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波兰东北部、立陶宛全境的雨势较大,不利于部队行军夜战,白俄罗斯西北部受雨水的影响较小,有些地方没有下雨,我们是不是趁这个时候组织对明斯克的第一次进攻,一来试探苏军在那里的防御部署,二来吸引苏军统帅部的注意力,使得我们的战线安全度过这次持续的阴雨天气。”

布莱德雷见好就收,没必要揪着刚才的问题发作,他点头道:“这主意不错,若是能够联络南线部队配合着发起攻势就更好了,这样我们就很有可能在8月底之前完全控制苏联南部,然后抢修起坚固的航空基地,从而对苏军位于乌拉尔及乌拉尔以东的工业区进行战略轰炸。没有了这些主要的工业资源,他们提炼浓缩铀的速度就会大幅降低,等到明年开春——也许不必等到那个时候,极度困境中的苏联就会崩溃。”

作为六万英国远征军在盟军北路集群指挥部共谋作战事务的代表,卡伦将军信心满满的说:“我们这种进攻策略可要比1941年德国打苏联明智得多,因为找准了敌人的软肋,我们必然能取得前人没能实现的战略……佩蒂特将军,有朝一曰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莫斯科,你的成就便超过了拿破仑皇帝,那该是多么的光荣啊!”

这话不说还好,世人皆知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拿破仑败给了以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组成的欧洲反法联盟,并最终被放逐到了遥远的圣赫勒拿岛。法国将军恨恨地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人能够超过拿破仑皇帝,那是无人能够复制的光荣!”

气氛有些尴尬,在二战时期只需埋头指挥美军部队而犯不着为这种鸡婆问题烦恼的布莱德雷果断的郁闷了,他干脆转身走到指挥室一角向美军参谋官交待与南路集群的协调联络事宜。

这一天,曼施坦因没有走进盟军的指挥室,而是和助手呆在房间里读书看报,当天送来的波兰报纸照例刊登了一些无关机密的战事新闻,字里行间充斥着乐观的情绪,仿佛盟军两个多月的战略轰炸就将苏联的工业基础完全摧垮了似的。与鼎盛时期的德国相比,1946年的苏联除了石油产量较为充足外,其余重要的工业指标均有所不及,大量从德国拆卸来的机器设备虽然能够提升工业规模,但规格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一些低效和浪费。

“面对西方的全面


状态提示:第9章 苏式风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