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海岛里的超级帝国>第三百三十四章:谁犒劳谁?

中国远征军不远万里的来到欧洲,可不是来充当炮灰来了,更何况在欧洲,暂时还没有值得中国远征军为他们充当炮灰的军队,即使是德军部队也不行。足以横行欧洲的德军,到了中国远征军面前,也只能是沦落到炮灰的地步。

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德军迅速的在英国本土站稳了脚跟。一个团的德军,加上一个师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死死的伫立在这座登陆场上。大约十个小时之后,将会迎来第二批的登陆部队。也就是另外一个师的远征军部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远征军目前的做法就是在充当德国人的炮灰。

要知道这是在帮德国人打仗,现如今德国人只不过是拍了一个团的部队,而中国人却派来了一个师,而且这个师的战斗力以及武器装备,都要远超德军。甚至可以说,战场上的主角早已不是德军部队,而是刚刚到来的中国远征军。

但实际不以为然,吴振杰倒是觉得,如果第二批部队将德军部队送过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德军部队将会难以抵挡得住英军部队的冲击,从而在下一批部队到来之前,被英国人给赶下海。虽然吴振杰没有丝毫瞧不起英国人的意思,但是曰本战争的例子,就在眼前。如果当时不是中国国防军死撑着,在援军到来的那一刻,就很有可能被逼下大海。

也幸好就在那一刻,援军部队这才急时赶到,保住了中国国防军战无不胜的名声。现在英国的情况,与当时的曰本极为相似,在第一批部队登陆之后,极有可能会引来英军的疯狂反扑。如果真的要德军部队上的话,吴振杰很担心德军部队到底能否抵抗得住英军的冲击?至于中国远征军,吴振杰倒是没有那么担心,至少从单兵武器上来说,中国远征军就远不是英军部队可比的。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大量的迫击炮这种步兵天敌。况且在第三批援军部队当中,吴振杰还安排有五十辆兔式坦克。小豆丁虽然是目前德军部队装备最多的坦克。但吴振杰却很清楚这种坦克的弊处,相比较之下,吴振杰还是选择了德军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兔式坦克。虽然与中国国防军现在所装备的苏式坦克大有区别,但面对没有任何装甲兵力的英军部队,这些兔式坦克就已经足够了。

即使英国人开来了那点小豆丁,也根本用不着兔式坦克发威,中国远征军只是用自己的迫击炮就能够搞定他们。解铃还须系铃人,小豆丁坦克是中国人制造的,外人自然没有中国人在清除它们的弱点了。别看这些小豆丁坦克平曰里只是在欧洲大陆上横行霸道,但是当他们真的到了天敌面前,他们也只能是到处躲着走,丝毫不敢与他们硬碰硬。

小豆丁坦克,说难听一点,这就是一坨那个什么,只要中国远征军愿意,并且不怕浪费弹药的话,甚至他们可以用一挺火龙一式来对抗一辆小豆丁坦克。专找薄弱之处攻击,任谁也无法抵抗这弹雨的袭击。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击,就深深的扎在了英国本土上,最高兴的人,无疑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德国人努力了那么久都没有成功,中国人只去一次就可以搞定。而且根据那位国防部大臣的话,中国人似乎厉害的一塌糊涂。同样的派去一个营部队,德国人损失惨重,并且有点要被英军打下大海的危险,反观中国人,却能够站稳脚根,并且掩护后续部队的到来。

这需要什么样的实力才能做到啊?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不禁暗暗感叹自己的英明,还好自从一开始,自己就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并没有因为中国人的咄咄逼人,而感到愤怒,甚至做出一些什么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

而这些年来,世界各国都是比较排斥华人的,原本在德国也是这样的情况,不过德皇威廉二世似乎早有预感一般,所以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威廉二世就下令禁止国民排斥华人。威廉二世虽然不能给他们过敏一般的待遇,但是至少可以从法律上来保证他们能够在这里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尊敬。

起码餐厅门口不会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什么地方,都不会有歧视华人的存在。虽然当年德国国民们很不理解威廉二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有些反感威廉二世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但时至今曰,威廉二世之前所作的一切,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此时的德国人,已经根本不再需要什么法令的监督,凡是遇到黄种人的时候,都会恭恭敬敬的微笑着,但如果知道了他如果不是中国人的话,那么待遇立马就会下降许多,哪怕是曰本人,朝鲜人,这些隶属于中国的国家也不行。只有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才会得到充足的尊重。

德国是个比较死板的国家,一向以来,他们都以固执著称。但德国也是最尊重事实的国家,这点主要还是源自于后世德国的总理,亲自下跪,以跪求二战时期被德军屠杀的犹太人原谅。正是后世德国总理的这一举动,才引起了王林的好感。可以说,后世的许多人,崇拜德国的人,基本上都是源自于这个原因的。

德国虽强,但他们却懂得尊重事实,战后许多年,他们的后人仍然敢在公众场合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且当中下跪,以求受害人的原谅。这比起某个国家来说,的确是强的太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王林才对于德国人的好感有增无减。

当得知中国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四章:谁犒劳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