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九十九章 :乱战(三)

第九十九章:乱战(三)

暂编独立第一旅的旅长是由韩云华亲自担任,但是管理旅部日常事务的却是副旅长张昊,张昊这个人是一个打仗的行家,原来是国民党第29军宋哲元部的一个副旅长,后来1937年在一次大战中他的部队被鬼子打散了,他这个副旅长也受伤被鬼子俘虏了,直到被韩云华所部从大同煤矿救了出来。张昊毕业于黄埔第五期步兵科,战略战术能力很强,是内蒙古军区少有的班科毕业生。

韩云华一直都很看好暂编独立第一旅,不为别的,只为这个旅有两个学兵团,这两个学兵团可是韩云华的心头肉。武器弹药都是优先补充,伙食也是内蒙古军区所有部队里最好的,这两个学兵团的装备都是韩云华冒险从德国人手中买来的最为先进的装备,步枪都是清一色的毛瑟98,要知道这种步枪可是德国陆军的制式装备,到目前为止德国陆军的正规部队也只是刚刚换装完成,还有少量的部队还没有换装。

日军第39旅团的猛烈进攻并没有吓住暂编独立第一旅,张昊命令一团主力依托丰镇县城修建好了的碉堡群阻击敌人,在没打光子弹之前不允许一团撤出县城。同时张昊又命令二团、三团、学兵一团、学兵二团、补充团、丰镇保安团沿途伏击日军各个攻击梯队,为一团争取更多的时间。

步兵第39旅团旅团长高木义人少将和内蒙古军区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寺内寿一大将第二次派兵大举进攻内蒙古军区时,高木义人少将以及整个第第20师团的作战编制中调了出来,直到现在都没有归建,反而成了大同特别市的驻守部队。

步兵第77联队联队长鲤登行一大佐是这次进攻丰镇的第一梯队的指挥官,第一梯队除了步兵第第第8三个大队。和高木义人一样,鲤登行一大佐同样是一个侵华的急先锋,更是一个战争狂人。尽管第77联队的战斗力在日军数百个联队中只能排在下游,但是依然无法改变鲤登行一大佐狂傲的性格。

鲤登行一大佐带着六千多人马一进内蒙古军区的势力范围便开始兽性大发,该部所经过的所有村庄全部被摧毁,一些来不及撤走的乡亲也惨遭屠杀,和其他日军不同的是,鲤登行一大佐没有抢夺老百姓以及yin掠妇女的习惯。鲤登行一大佐信奉的只有杀戮,他认为只有无情的杀戮才能彻底摧毁中国的抵抗意志。

不过日军第一梯队的路也不好走,一路上只要有山头高地就会有八路军的伏击,有的时候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阻击。一般这个时候八路军都会早早占据了所有的有利地形,等着日军第一梯队上门。更多的时候这些八路军都是打完就走,给于日军一定的杀伤之后便会毫不犹豫地迅速撤退,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他们总能摆脱日军的追击。

一路走来,鲤登行一大佐算了一下,从刚踏入丰镇境内到丰镇县城,他们第一梯队一共受到46次攻击,小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八路军炮兵扛着几门迫击炮隔着山头对他们来一顿炮击,随后就快速闪人。大的时候则是几千人在早已修建好了的防御工事里等着他们,数千人狠狠地打上一场阵地攻防战。

但是不管是小规模袭击,还是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基本上都是鲤登行一大佐率领的第一梯队吃亏。当他们到达丰镇县城时,鲤登行一大佐心痛地发现他的第一梯队足足损失了两千多人,虽然真正死亡的并不多,只有六百多人,但是轻重伤员却足足有一千七百多人,除掉照顾伤员的人,他的第一梯队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

但是鲤登行一大佐却是一个固执的人,他认为八路军之所以打打就“逃走”了,完全是因为八路军自身的实力问题。他的第一梯队一路上损失了两千多人,他相信八路军也不会轻松多少,损失最少要在五千多人以上。

再加上战前日军华北方面军传来秘密电报说,特高科最新侦查得知,驻守丰镇的是八路军新组建的一个旅,鉴于韩云华所部的编制一直都和支那其他部队大大地不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估计驻守丰镇的八路军应该在六千人左右。

基于这样的估算,鲤登行一大佐判断驻守丰镇的八路军应该所剩无几了,因此鲤登行一大佐命令部队将轻重伤员全部集中起来,派了一个中队的士兵照顾外,其他的士兵迅速集结起来,对丰镇县城发动了试探性攻击。

鲤登行一大佐的攻击很成功,士兵们的第一次攻击虽然很快就被打退了,但是这一个大队的步兵竟然差一点就攻进了县城里面,这更加坚定了鲤登行一大佐的猜想。

心里有了低的鲤登行一大佐当下也就不再犹豫了,他命令所部兵马全军压上,对守城的一团发起了集团冲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拿下丰镇县城。

鲤登行一大佐的举动一点也没有出乎张昊的预料,他先是命令一团示弱于日军第一梯队,让日军差一点就攻进了县城,随后他又命令部队全部躲进掩体和碉堡,利用这些坚固的工事抵挡鬼子的进攻。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日军虽然是劳师远征,又处于进攻重兵把守的县城这样不利的局面,但是日军却胜在武器弹药都相当充足,士兵的素质和训练程度都很强,远不是暂编独立第一旅所能相抗衡的。

双方的实力彼此都各有利弊,所以一时间打了个不分胜负。战斗在持续进行着,一次冲锋双方就打了近一个小时。虽然躲在掩体和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乱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