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四)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的省会城市,此时的人口为四十五万左右。在张家口同曰军作战就不得不考虑张家口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曰军可以不考虑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中的中国人的死活,他们可以丧心病狂的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他们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在任何一座中国城市使用化学武器,哪怕是那种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的糜烂姓化学成分的毒气弹,甚至于他们也会将中国人当做他们研制毒气和病毒的实验体,但是作为保家卫国而存在的八路军就不能不顾忌这些了,历史上八路军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伤亡,何尝又不是因为八路军已经将保护人民群众当做了自己必须做的一件事,哪怕是一支人数只有百八十人的游击队在曰军来临时都不会随意抛弃人民群众的,所以要在张家口同曰军决一死战,张家口人民群众该怎样安置就成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不过张家口人民的人民还是很理解内蒙古军区将士们的心情的,他们知道八路军是真正的为他们的生命着想,所以在野战六师将准备在两个月之内把张家口搬空的命令下达不久,就有大批的张家口人民自发地开始向内蒙古军区的腹地迁去。

当然了,四十多万人当中肯定有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对于不愿意离开张家口的人民群众韩云华也给予了足够的理解,但是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而留在张家口,但是在曰军大部队到来之前必须撤出张家口市,哪怕他们躲到郊区或者是附近的县乡,只要是在大战结束之前不要回城就行了。

至于那些愿意搬迁到塞北的人民群众韩云华更是下了血本,内蒙古军区答应张家口人民,只要他们愿意到塞北的任何一座城镇生活,内蒙古军区答应给每家每户二十亩土地以及暂时可以居住的房屋,并且每家每户还给五百斤粮食。

土地和房屋都还好说,连年的战乱不止是塞北地区,中国的任何地方都一个样,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而塞北更是地广人稀,别说每家每户二十亩了,就算是每家每户一百亩都没有问题。房屋也好说,那个村子没有三五十间没人居住的房屋,有些村子甚至全村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安置这些人也不是问题。但是三十多万人**万户人家,每家每户五百斤粮食就足足需要五千多万斤粮食。要知道现在韩云华所部一个团一天的粮食配额也就两千多斤,剩下的全都用杂粮和野菜补,五千万斤粮食足足够韩云华所部二十多个团饱饱地吃上三个月的时间,内蒙古军区库存的粮食就这么一下就散掉了二十分之一,着实让杨瑞华心疼了好一阵子。

而且为了是这些牵家带口的人民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撤离战场,内蒙古军区动用了五百多辆汽车帮助搬迁。如此大规模的搬迁运动当然躲不过曰军的侦查,数百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其规模还真把多田骏大将吓了一跳,还以为韩云华所部再向张家口大规模增兵呢,因此命令华北方面军航空兵集团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内蒙古军区的车队。

在华北地区曰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韩云华所部除了有限的几支部队有对付曰军飞机的高射机枪外,其他的部队在同曰军的航空部队的战斗中只能被动的挨打。所以在曰军几十架轰炸机的疯狂轰炸下韩云华所部的运输队损失很大,因此不得不将运输的时间调到晚上。在五百多辆汽车的疯狂运输下,张家口三十多万人民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撤离了张家口。

当然韩云华所部如此下血本其收获也是相当可观的,从两个月前在韩云华的要求下野战六师发动了近二十万青壮年一起帮助修筑张家口的城防工事,其实张家口此时的城防就已经很完备了,那是山下奉文为了对付内蒙古军区而修筑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城防工事才使得韩云华所部虽然重兵云集张家口却依然让山下奉文等人逃了。

不过山下奉文苦心经营的张家口防御体系虽然在曰军手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但是在内蒙古军区的手里却进行了扩建和完善,在二十五万军民两个多月的苦心建造下,张家口的城防虽然还不能称之为要塞,但是其规模之大防御力之强在塞北堪称第一。

整个张家口市的城防工事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四道大约一百五十公里的由反坦克战壕以及大量的碉堡防空洞组成的战壕防线;第二个部分则是庞大的地下交通体系,此时的张家口的地下已经被野战六师的军民挖空了,张家口市核心的四十一个碉堡群,每一个碉堡群都是由一个主堡和十几个子堡组成,每一个碉堡群除了射击口之外,其他的结构全部深埋地底,在碉堡的上面还铺设了厚厚的原木和沙袋,用来防范曰军的重磅航弹的攻击。

而在张家口市的地底,野战六师更是建造了庞大的地底工程,在下工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层是战士们休息生活的区域,第二层则是储存武器弹药的地方。所以这些庞大的地下工程构成了张家口防御体系的第三个部分,而且也是张家口防御体系的主要部分。

至于第四个分部分项工程则是就要简单得多,那就是在张家口野战六师、七师利用大量的地下通道将所有的碉堡群全部链接了起来,除非曰军同时攻破所有的碉堡,否则的话就算是曰军一个师团攻击一个碉堡群也是白搭,因为六师和七师的部队会源源不断地向被攻击的碉堡全输血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