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251.第251章 科举制

唐高祖李渊把玩着手中的金质开元通宝,爱不释手,无论是质地还是外观都要远甚于五铢钱,只不过在市面上真正流通的仍然是以铜质的开元通宝为主,至于金银质的开元通宝,只在皇家中用作赏赐之物,也是身份的象征,凡是皇亲国戚以及一品大员每人都佩戴着一枚银质的开元通宝,金质的开元通宝只有皇子等人才允许佩戴,因此百姓只要看金银质的开元通宝就知道那人的身份与地位。

铸造钱币大权被朝廷控制着,李逍遥还专为根据后世的市场调节机制开创了运用市场流通的货币需求铸造的方式,使得市面上流通的开元通宝的价值得到很好地保证,而且又抑制住物价的上涨,缓和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且铸造开元通宝的技术由李逍遥传达下去,成为李唐最高的机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开元通宝流通的条例,还规定了私自铸造钱币者判凌迟处死,诛九族,使得市面上鲜有人敢私自铸造开元通宝,并且将之前的五铢钱等全部回收,然后重新熔炼,保证了开元通宝至高无上的地位。

李逍遥上任户部尚书以来,多项举措使得李唐统治更加稳固,加强了皇权的地位,因此唐高祖李渊赞扬有加,李逍遥更是擢升尚书令,官升一级,成为正二品大员,掌管着整个六部大权,相当于丞相的权力,至于宋珠明则提拔为户部尚书,王熙为左侍郎,李逍遥的提升使得户部上下人员全部得到唐高祖李渊的褒奖,得到了不少的赏赐,一时之间,户部成为士族子弟争相进入的府衙。

李逍遥弃武从文,由户部尚书晋升为尚书令,官居正二品,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官升一级,在任何朝代中都甚少见到。朝中大臣纷纷羡慕不已,唯有李逍遥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他不是为了求官,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他真正想要的是大唐能够繁荣昌盛,于是,李逍遥穿着新的官服直接面见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望着这些时日忙忙碌碌,马不停蹄的李逍遥,脸上露出一丝歉疚,自从李逍遥成为户部尚书后,甚少回府,多数时候全部用在民间,看着满脸憔悴之色的李逍遥,李渊叹息一声:“逍遥,这些日子苦了你,唉!……”

李逍遥是李渊最疼爱的儿子,也是他心头肉,只不过有些事情必须李逍遥亲自出面才能完成,他在这几项举措上必须亲力亲为,其他人跟在李逍遥身后学习才能熟练的操作。毕竟,均田制的颁布实施,以及开元通宝的发行,都是李逍遥提倡出来的,他必须跟踪到底,验收效果。如果少了李逍遥在中间调度的话,或许这几项举措也是可以继续推行,但是效果非常的缓慢,使得李逍遥全部心思都放在公务上,就连家中的妻儿都无法顾及,至于李昇跟随在伍天赐身边学习武艺,他的一门心思扑在上面,根本就不会思念李逍遥这个父亲,长孙秀敏却挂念李逍遥,于是,李渊才会提拔李逍遥为尚书令,不仅仅是因为李逍遥的功绩,还是因为李逍遥是他的儿子,再说下面的人也知道流程了,李逍遥也可以放手了。

朝中大臣也纷纷对李逍遥钦佩不已,在李逍遥的带动下,朝中的官员,无论是谁全部都深入民间,一心一意的为大唐效命,尽职尽责,使得大唐君臣一心。唐高祖李渊也没有插手管太多,全部将权力下放到官员的手中,只要有利于大唐经济的发展,李渊全部都通过,使得大唐经济快速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人口、军事等各个方面综合实力的增强。

李逍遥苦笑一声:“父皇,儿臣也是迫不得已,朝中大臣有心无力,只能是儿臣亲力亲为了。再说了,现在的局面不是父皇期盼已久的吗?只要大唐能够欣欣向荣,儿臣无怨无悔。”唐高祖李渊闻之,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地看着李逍遥,又听见李逍遥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向父皇奏请?”

“逍遥,你就不能歇歇吗?”唐高祖李渊哭笑不得地看着李逍遥,他非常的后悔给了李逍遥随时进宫面圣的权力,李逍遥实在是太负责了,自从他上任尚书令后,更是直接想到任何建议全部都一股脑的进宫禀明,原以为今夜前来,李逍遥会与他这个父亲好好地说说话,没想到一刻钟不到,李逍遥直奔主题,仍然是公事,他叹息一声道:“说来与朕听听!”

“父皇,儿臣之前任职户部尚书发现,地方豪强以及士族大家仍然把持着大唐大部分人才,如今在朝中为官者多数是士族子弟或是地方豪强之人,无一人是真正的从民间任职的官员,长此久往,必定会衍生出阶级斗争、集团利益;士族一直都是社会层面上较高层次者,其次是农民,最后是工、商,商人地位一直低下,然而真正的纳税大户却是这些商贾之人,士族子弟入朝为官并非真正的考虑百姓的利益,必须用心的举措来打破这一常规,否则人才全部被士族垄断,对于大唐的统治不利。”

“汉代察举制,它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统一由皇帝确定,却大大的增加了皇帝的压力。若是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

“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其中,又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在位时要求举贤良方正,到了


状态提示:251.第251章 科举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