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科幻未来>大明文魁>一千章 经史并重
殴之。为其老,强忍)。

张良捡到鞋上桥后,老者又说给我穿上(履我)。

张良长跪履之,老者大笑,张良殊大惊。

林延潮讲到这里,向季道统问道:“留侯为何大惊?”

下面的剧情,季道统与众翰林知道张良跪下给老者穿鞋后,老者将兵法传授。

一般人解读这一段的意思,就是张良德行很好,能给老者穿鞋,如此低三下四,不,是尊敬老人。老者觉得这年轻人人品不错,于是将兵法传授给他。

没错,这是人品考验,所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才是君子所为。

或者说张良这人有眼光,提前识出黄石公不是普通人,所以故意先装孙子,取得他信任后,再得到兵法秘传。

季道统想了半天道:“学生不知,还请翰长示下。”

林延潮见季道统没有不知而强答点点头,当下道:“留侯何等人?韩国宰相之子,刚刚在博浪沙刺杀秦王,如此之人,怎么会容忍老者故意之戏弄。”

众翰林陷入深思,萧良友问道:“莫非想看老者待之?”

林延潮道:“正有此可能。老者掷履戏留侯,履之再戏留侯。留侯先怒而后忍,再忍而厚礼,更非常人所为,留侯想的是什么?”

众翰林心想,若将张良想成正常之人,老者先前丢鞋时,是怒然后忍,后来要履我时,面上不怒,反而跪下给他穿鞋,这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心底要报复。

若老者穿上鞋后,道一句老夫方才是戏弄你年轻人的,而这时张良将老者鞋脱下,丢至桥下,又是谁戏谁?

要吊人,一定要出乎意料的吊人。张良不惜下跪给老者穿鞋,将礼数作足,一忍到底,然后吊人。

林延潮道:“留侯为何大惊,因为数回合之中,张良与老者都欲惊彼此,出乎彼此意料,但张良此刻已是怒极,老者却大笑置之,说明张良输了。”

众翰林已是深深震撼,史记里短短几十个字,将一段交锋说的如此巧妙。之前那等说张良脾气好,尊敬老人,故而忍耐处下,完全想当然的,误了多少子弟。

但偏偏书里不会说的明白,而是让你自己去想,这就是思辨。

然后林延潮续道,后来老者去而复返,告诉张良五日后天明在此见面。

张良此刻受了教训,知道老者是高人,跪着道诺。

五日后天明,张良到了桥上,老者已经到了。老者生气说,与老人家约会,你年轻人怎么敢迟到,五日后再来。

五日后张良等到鸡鸣后,到了桥上,看见老者又已经到了。老者看见张良怒道,你怎么又慢了,五日后再来。

五日后,张良等到第四日夜半即前往,到了桥上后片刻,张良就看见老者,老者喜道当如此。

这一段故事众翰林都知道啊,这是强调我们要守时啊,要培养尊敬老人家这么良好品德。

或者是秘籍不可轻授,费心得到的才会珍惜,这又是一个人品考验。

但其实不然,老者之前桥上穿鞋告诉了张良一个忍字道理,而这一次告诉了一个先字。

兵法上争先的道理,每次张良去都比老者晚,那么要想不比老者晚,争到先这个字,就必须比老者有更万全的准备。

坐在桥上苦等五日是傻逼的做法,要想不晚就要在第四日晚上,第五天的凌晨赶到。

若是老者第四日半夜赶到,张良也可以说,你不是说了第五天吗?你第四天来了,不可以怪我哦。

所以张良第四天夜半来后,无论如何都立于不败之地。张良到后,过了片刻(少顷),也是就是第五天的凌晨,老者稍晚了张良一会赶到后,见到张良反而大喜。

因为他知道张良懂得了他的意思,通过了考验,老者传授张良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姜子牙。

所以这就是道家挑选传人的方法,重在一个悟字,他不会告诉你办法,而是自己领悟。

大部分人解读留侯世家这一段,往往用品行这个方面去解析,往往就是错了。黄石公传授张良兵法,是因为张良有悟性,而非张良是一个好人。

听了林延潮讲后,众翰林都不由震撼,什么是史学,如何读史书,为何我们读的,与林延潮读的完全就是两个样子。

林延潮为何为日讲官,能受天子赏识,正是因为对方读史锤炼智慧,能够经世致用啊。

季道统此刻面色涨红,半响后方道:“林学士之史学功底,下官实是心服口服。”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客气了。”

驳倒了季道统,林延潮目视过众翰林,现在恐怕再也没有人会在林延潮面前说出读史无用的话来吧。

说到这里,林延潮看向众人道:“道家重悟,不重传授。因为道德经第一句话即言,道可道,非常道。讲出来的道理,就不是原先的道理。”

“而佛家是明心见性,传授越多,点拨越多,越成识见障,知道越多越会覆盖了本性,所以禅宗推崇是以心传心。”

“而唯独我们儒家不同于佛道,先圣从不虚言。孔圣作易,程朱解释四书,即以直白之语注释经义。是先贤不知道可道,非常道?并非如此,这是先圣之志,先圣们相信哪怕三尺蒙童,有心向学,循序渐进,人人皆可成圣贤。”

众翰林听了林延潮之言不由正色,说的好啊。

虽说儒学平日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从五经到四书,从论孟到大学,在到四书集注,难度是越来越低,话越来越浅


状态提示:一千章 经史并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