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走着>第445章 潼关

山西的百姓自从听说李自成败退之后,每个村子的人能跑的基本都躲进了深山里,他们实在是怕了,若是再征一次粮食,村子里的人只能把人头交上去了,所以青壮们都逃进了深山之中,那些老人们力气不支,自己觉得上得山去,也不过是浪费粮食苟延残喘,多活不了几天,所以根本就没走。

后来卢晓航派人来通知发放粮食,村子里的人根本都没信,知道粮食到了村子里,里面的人还不信,官兵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还故意等了两天,然后才上山叫回了村民,这一下大明的名声算是出大了。

不管崇祯以前做了什么,不管崇祯的父亲爷爷做了什么,卢晓航这一次免费给他们发粮食,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从这一天起,村子里的老人一字一句地教育着后辈:“咱们是大明的子民,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所有人都可能抢你救命的粮食,大明的朝廷却给咱们发了粮食,咱们这条命是大明给的,以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还回去。”

一开始也有人反对放粮食这种举措,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在反贼没来的时候没有反抗那就是从了贼,既然从贼那就生死与朝廷无关了。

但是卢晓航的人权意识很重,大明的朝廷本来不跟他们征收粮食,百姓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朝廷开仓放粮这种事情除了盛世的大灾之年基本没有成功过,不是被人贪墨了粮食,就是朝廷根本没有粮食。

卢晓航的放粮举措给山西的百姓心中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间接影响了天下的百姓,身在洛阳的孔胤植第一个发言:“皇上此举,救民生死之间,乃史书盛举,臣有生之年为大明鞠躬尽瘁,不胜荣幸!”

大明文学院通过自己的渠道将这个消息传遍了天下,人家都说兔死狐悲,这山西的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朝廷拿出了粮食给他们,这让所有人对这个大明的朝廷都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个时候不是不患贫患不均的时候,况且大明治下的百姓都能填饱肚子,谁也不会因为那些粗粮生了嫉恨之心。

直到各地的反响传了回来之后,那些大臣才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朝廷的储备粮食虽然出现了短缺,但是收获的万民归心可是用银子买不到的,毕竟大明最后几个皇帝名声实在太臭了,就算是文人想要为他们文过饰非,也根本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他们堪比尧舜。

百姓们心中的心思很简单,能让自己吃饱饭的朝廷就是好朝廷,其他的说什么都是废话。

卢晓航这个时候已经毁了洛阳,孙传庭在潼关之前与大顺军激战三天三夜,以死伤一万五千人的代价换取了近两万的大顺士卒和一座潼关城,大顺士卒在前三天的时间里不过伤亡不到一万人,但是最后一天潼关破得时候,被已经杀红眼的孙承宗手下紧追三十里,最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卢晓航亲自下旨,赐名大秦军。陕西之地战国之时本就是秦国的属地,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凡是在这个地方成军的军伍都要跟这个秦字沾一点关系,想借一下大秦的虎狼之师的锐气。

这支大秦军的第一场战斗便以伤亡近半的代价拿下了陕西的咽喉之地潼关,所以卢晓航毫不吝啬将大秦这个名字送给了他们。

大秦军占据潼关之后,没有急于进攻,这个时候整个陕西都绷紧了神经,李自成也只能从悲伤之中振作起来,因为已经到了大顺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不敢再儿女情长下去,否则死的就不止高一功一个人,自己这些弟兄们都得死。

但是孙传庭出人意料地根本就没有进攻,他此生最大的痛就是当年被崇祯免去官职,结果潼关守将换成了洪承畴,洪承畴一战而败,自己手下的数万新兵几乎全部战死。孙传庭还记得当初训练他们的时候说过的话:“与潼关城生死与共!”然后下面的将士大声喊着:“生死与共。”

最后潼关城破了,这些将士们也都按照自己的诺言几乎全部阵亡,只是身为他们主将的洪承畴却选择了投降,孙传庭也因为被罢官夺职,没有做到,所以孙传庭这一次的目标很明确,先祭奠为潼关城战死所有将士的英灵,然后再兵发陕西,定要将洪承畴的脑袋砍下来放在潼关城头。

这个时候洪承畴在西安也过得很不如意,由于他是败军之将,又是因为苟且偷生降了大顺军,所以大顺军的很多将军看不起他,就算李自成很看重他也不得不考虑手下将士的意见,所以只能让他守卫西安,这一次李自成大败之后,手下可用之人又少了几个,而且剩下的人士气也不是很高,所以有了用洪承畴的借口。

洪承畴被特封为东路军大帅一职,带领三万兵马,李自成给他的旨意是让他在一个月之内整好军伍,随时准备出征。

这个时候田见秀带着贺锦和刘芳亮已经死死压在前线,就等着孙传庭出兵呢,谁知道孙传庭并没有出兵反而修起了潼关。

这一天孙传庭站在潼关城头之上,周围飘扬着白色的纸钱,孙传庭端起一杯酒:“当初说好同生共死,老孙的没义气,自己跑了。今天我回来了,把这潼关城夺回来是第一步,你们暂且在这里安家,每年清明我会派人给你们祭扫。下一步我便要给你们报仇。弟兄们,这一次我答应你们,潼关在我在,就算皇上拿刀子逼着我这一次我也不走了。若是潼关没了,我这个窝囊没本事的就下去陪着你们。”

状态提示:第445章 潼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