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阴雨天气,黑云低垂,深山死寂。白茫茫的水雾笼罩住密林,小路上一片灰蒙,看不清远处。
女子撑着伞,缓缓从水雾里走出来。水花飞溅处,衣角不湿,宽袍轻纱如烟云拢聚,纤尘不染。一道闪电划过天际,蓝白的光照亮伞沿滴落的水珠,映出惊鸿一面。路边草丛凹陷的地方,显现出一个纤小的身形。
是一只白色的猫,眼睛紧闭着,嘴角还残留一丝晕开的血迹,皮毛被雨水打湿,凌乱地贴在身上,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显然是受了重伤,但还有微弱的气息存在。
女子驻足,低下头看它,眉间微微紧了紧。
这并不是一只普通的猫,犹自温软的身体散发出浓重的妖魔邪气。或许是出于天生的警惕,它在重伤中仍能感受到陌生人的靠近,强撑着睁开眼,抬起头,泛着冷意的蓝碧色眸子与她对视。
隔着丝丝缕缕的雨雾,视线碰撞在一起的瞬间,彼此都莫名地怔了怔。
许久,女子走近一步,浅绛色的油纸伞遮挡住猫上方的雨丝。低下身子,不理会对方目露凶光的防备,把这满身泥水的小家伙抱起。
“真是倔强。”她低声道。
伴着淅沥的雨,那嗓音如竹林轻风,意外地熨帖进脑海里。猫放弃了挣扎,疲惫地闭上眼睛。
……
雨仍在下,地面低凹处,已形成了一汪汪的小水滩。天边雾霭沉沉,有淡薄的黄晕在山峦上空蔓延,不觉日暮。
此山名曰“神隐”。
因着这一带山坞风景清幽,深林中草木繁盛葱郁,置身此地常叫人觉得神清气爽,仿若真有神明保佑般祥和安宁,故得名神隐山。每逢年过节,附近城镇的居民都会来到这山脚下的神隐庙里拜祭,祈求保佑。
不过,神隐二字的由来,其实还因为着一个传说。
传说山中幽谷深处,住着个貌美的女隐修。她潜心修仙,道法高强,行踪隐秘。人们遇诡事走进此山深处,穿过重重迷雾,若有幸能找到神隐石碑,诚心相求,便有机会得她下山救助,驱除诡障,降妖捉鬼。故时而久之,世人奉其为山神。
只不过,因着这位神仙般的女隐修爱清净,不喜人打扰,所以他们都鲜少进入山谷里。
当然,早些年不乏许多王公贵族纨绔子弟听闻此事,带着家丁护卫一齐进山中欲睹美人芳容,而后被野兽咬伤险些丧了命。也曾有人因着困难进山里祈求帮助,结果没能在入夜前及时返回,差点就遇上鬼打墙走不出来了。
并不是谁都有那等机缘能得到她的眷顾的。但尽管如此,这个传说于许多人而言,仍旧是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山中某处,小路崎岖不平,男人撑着伞在下着小雨的湿滑的青苔石阶上走得吃力。身后跟着的一个仆人从包裹里掏出水袋,加快几步跑到他身旁,喘着气说道:“老爷,先喝口水歇歇吧。”
中年男人停下步子擦了擦额际,抬眼望向小路尽头隐没的暗色,而后沉沉叹了声。接过仆人递过来的水袋,仰头喝下一口。
仆人看见他眼睛下边显现出的一圈青黑色,心头顿时有些难受。自从二少爷出事后,他家老爷就一直是面带忧色,愁眉不展,白头发都多了不少。前几天听一个商人朋友说了神隐山的事情,老爷便带着他千里迢迢地赶来了。
他们主仆二人,已经找了有十日之久。每日都是一早就进了山,辗转在重重烟雾掩映的地方,几番还差点迷路回不去,可到最后却都是失望而归,没能找到人们所说的那块巨大石碑。
而今,又是日暮十分,看样子……
正难过着,这时天边却忽现异象。只见那重重乌云竟破开了一角,诡异地露出绯红的颜色。夕阳的光线穿过雨幕,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赵家老爷怔然望着这景象,脚步顿住。淡拢夕辉的两鬓有些散乱,几缕掩藏不住的白发沾染风霜。
蓦地,他望向前方的目光变得欣喜,不敢置信般地睁大眼睛呆愣了许久,才颤颤地指着那雾气隐约里一块巨大的石碑,朝身后人喊道:“阿周,你快看,是不是那石碑?!我们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定是上天垂怜,神明保佑啊!”
跟在身后的仆人顺着所指看见,一下子红了眼,连忙高兴地双手合十,向四周拜了拜,声音里带上几分哽咽:“神明保佑,神明保佑啊!”他抬起衣袖胡乱地擦了擦眼角冒出的水花,赶紧上前一步搀扶着自家老爷,“老爷,我就说二少爷吉人自有天相,老爷善人有善报的!”
主仆二人几乎喜极而泣,激动地半跑着走了过去。浓稠的白雾飘过来拂在身上,有些凉。
石碑约有两丈高,耸立在小径的尽头,绿树合抱的中央。灰色的石体底部长着些嫩绿的青苔,沿上雕刻着古朴繁复的文案,随之便是苍劲有力的“隐世神听”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肃穆庄严,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敬畏。
“是了,就是这儿了。”赵老爷喃喃着,难掩欣喜。他丝毫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向着石碑屈膝叩首。身后的阿周也跟着跪下,然后从包袱里拿出那个木盒子递给自家老爷。木盒子里装着二少爷的一小撮头发,二十锭白银,还有一本详细记录着赵家住址和少爷怪异症状的册子等。
“耀县赵天锦,近来家中遇鬼怪作乱,次子危在旦夕,遂请求仙姑垂怜救助我儿,赵家定当感恩戴德,从此虔心供奉。”赵老爷又拜了拜,然后把盒子放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