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黄在西河县广告中插播公开审理的同时,京兆宗正院热闹无比。
宗正院位于皇城西北角,这个大院的墙是城墙的规制,非常高,但大门只有一个,连个多余狗洞都没有。据说这个地方是为了外城和皇城全部打破,作为宫城的一个支点的。这个地方也为北府军的驻地,不过开国不久,就被撵出来了。
京师里皇城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一道断续的长墙,太祖当初就说了:外城都守不住,还能指望第二道墙。
但宫城不一样,前朝乱世,诸侯互相攻伐,外无救应,死守内城超过一年以上的比比皆是,超过二年的也不罕见。就连太祖夺燕京后,攻辽东王,也没敢硬攻,扫尽地方州县,留偏师掘壕筑垒,长围辽东王城达五百余日后,城内乱方下。主力兵马而是南下,大军席卷,夺取龙城,冀州,青州,获得天下的精兵之地,创立大业。
宗正院第一任大宗正就是成祖,那时成祖也担任京兆令,不过后来他听从大哥劝说,太祖主持,与太宗等子侄们共立梨氏之誓。内容为皇家之密,外人包括后世相王都不知道。
立誓之后,成祖交出大权,解决了开国之后的皇统传统大患。楚襄祖宗楚向先一帮文官把这个功劳毫不客气地揽到自己头上。成祖特别烦他们,
他对大位没有想法之后立誓之后,成祖交出大权,解决了开国之后的皇统传继大患。楚襄的祖宗楚向先一帮文官把这个功劳毫不客气地揽到自己头上。成祖特别烦他们。
他对大位没有想法之后,劝说自己的旧部交权,太宗倒弄得很不好意思,那些少数人才当然要继续留下,其他大多数只好施恩补偿。
成祖带领一帮失意的家伙,这些也不全是他的手下,太祖太宗直属都有,大多为一帮不认几个字的家伙,蹲在宗正院,只能领几个干巴巴的银元养家过日子,天天发牢骚,骂文官。
太宗也想明白了,好吃好喝好招待,发酒疯就发酒疯吧,结果第一年就喝酒过量,或酒后互殴,死了十几位开国元勋,也是大家都有旧伤的缘故,连成祖都被人打伤过一回。太祖没让太宗追查。
同时由于大伙都没文化,没了具体官位,子弟安排也是大问题。连宗正院看门的都是刚继承世袭爵位的小侯爷,不是真混到非看门不可了,而是故意给朝廷难看。
宗正院虽然是一帮大老粗,但还是有公事的,东府楚向先他们过来帮忙,没少挨看门的骂。
老楚他们气的不轻,赏给这帮人个外号:看门猴!
太祖在位十七年,去世前提前三年禅位给太宗,权力交接平稳。之前数日,成祖去世,当时只有太宗,太宗同母弟第一代和郡王与成祖世子在侧。
据后来传言,成祖死时,场景极惨。三位子侄都是经过血雨战争,都震动不已。
此外无人见过成祖遗容,成祖是被裹在毯子里放入棺木火化的。
太祖亲自点火,当着诸王的面,太宗重复当日誓言。
数日后,太祖传位。
过后宗正院就开始了两支脉共同执掌的现状。
大宗正梨阔山高高兴兴地指挥布置安排。
朱大令现在已经成了受皇命主持学习,心里特别高兴:这回押宝压对了,没猜错皇帝的心意,看来上边心里有我了。
低头不管闲务,闭着眼,认真练习发言,牢记今日要点。
另一大宗正梨普则心情很坏,看着梨阔山得意,肚里就有气。
梨氏子弟众多,各家自有风格,有的人家擅长生意,有的人家居然是有名的大匠,主持修轨道的大匠师李春实际上就是梨氏子弟。
但最多还是习武从军,其次走文官道路。
梨阔山家属于第一种军队路线,梨普家就是上学走行政的。
本来梨普家孩子们好歹都能上学,出来就是官,远远比梨阔山家好。没想到西大营一乱,梨阔山家忽然发达了,他那些头脑不够的二百五儿孙个个都立了功,还有人功高混上卫队了,不过很快就解散了,朝廷不拨钱,梨阔山家没钱养他们。
梨普家倒好,不仅没啥功劳,反而折了一个最有前途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