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925.第925章 汉中福地

在承平年代,四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虽然还算是过的下去,生活却也是贫困的。这种贫困甚至可以反应在不少人的衣着与气色上。同新朝时代的南直隶书与浙北相比,给张海的感觉就像前世老照片中的民国与偶像剧中的民国之间的差别那么大。

新朝的四川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洗牌,经历了财富与土地的重新分配,也也仅仅是把不少底层从生死边缘来出来,温饱在川北和川东的不少地方一样没有解决。

可是当张海所率领的队伍进入汉中一带的时候,似乎就像是重新进入了江苏富饶地区一带一样。有经验的亲卫连战士仅仅从进行夏粮收获劳作中的人数密度,还有田间那些人的气色上,就能对这一带的状况有个大致的判断。

当队伍在白天的时候公开经过的时候,田间的民众不是像过去那样远远躲开,也不是像川地的民众一样不理不睬。当队伍在行进间小休息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孩子跟着大人一起送来慰问的食水。

张海以前并不理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时代行军也好打仗也好,怎么可能不就地征集粮食?怎么可能离的开对战区民力的利用?不过后来张海也逐渐明白起来:军队在农耕区行走那当然免不了同百姓打交道,也不可能做到对民众无负担。不过一些原则却依然有助于防止小型腐败现象和小型灰色现象的养成。因此对于这些,队伍上的回答也很简单:“我们并不需要。如果有什么用的着大家的时候,上面回有通知的乡亲们如果有什么忙要帮,也可以讲出来。”这汉中一带的百姓,似乎也并不与民众见外。

“汉中一代工商虽然不怎么发达,乡间的卫生和百姓的衣服也达不到新朝南直隶一带的水平。可我看这里百姓们的气色,可完全不逊色于东南之地啊。“张海不由的叹道。

那种特殊的气色张海是熟悉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相貌上都没有太多的“农村特质“,这并不是仅仅几年还算象样的日子就可以养成的。

汉中一带也算是个经济与地理上的战略要地,因此驻防在这里的也是挑选出来的一名还算象样的第二旅刘洪涛手下出身的军转干部安小东负责的公安军步兵旅。

安小东知道新朝的规矩,没有搞什么形式主义的花活来迎接张海所率领的队伍,不过还是带着几名随从亲自前来。虽然说新朝不讲俗礼,可是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不少新军中出身的人也觉得过不去。

“在奏报中,你倒是没有欺瞒。汉中一带工商不兴,不过要论乡村经济和农村纳税,不少人都说你们这里是塞江南啊。人民生活也就是比东南一带最富庶的核心地带稍微差一点儿,比山东等不少运河沿线的地方,只论民间生活恐怕都要强出一个层次。“张海对安小东有些赞赏的说道。

安小东却似乎感觉到张海的赞赏中其实也有着一丝不满的意味。汉中一带的民众生活过于“田园牧歌“了,这其实并非新朝真正的追求。

安小东沉默了许久,最终才坦然的说道:“是我有些保守了,害怕出问题。这汉中一带同其他的不少地方都有些大不相同。在全国其他地方,不论南方还是北方,要么人均耕地不充足,要么虽然土地没问题却会遇到官绅的搜刮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问题。总之,民众过的普遍不怎么好。我新朝只要把一些原有的负担消除了,就能有巨大的利益空间用于改善民众的基本生活或进行其他事业。可是当初我军来到这汉中一带的时候却发现:这汉中一带不但民众的生活尚可,而且也没有什么劣绅恶吏,算是天下少见的典型了.”

张海知道这些必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是这一带人口少,土地偏多么?”

“关垅一带没落了,可这汉中至关陇一带的土地平均水平还是要在全国平均线以上。不像四川有些县,全县都没有几块上地。人均耕地面积至少比全国多出五成,如果加上质量上的因素,则要至少多上一倍。这个情况,似乎并不是近期才有的事情.”

张海最初从奏报上了解这些的时候,也曾经感觉到有些棘手。新朝解决全国不少地方的问题,都有着诸多的手段。明末虽是小冰河时代,可毕竟没有满清民国及新中国前期那么沉重的人口压力,除了少数长期多灾年景极为不好的地方以外,在大部分的地方:如果没有各路牛鬼蛇神的盘剥,经济都能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同时,还能让政府的财政充分改善。按照张海的说法,这叫“革命红利”。王朝晚期的社会不可避免的积累着巨额的“革命红利”,特别是宋明这种人口压力不是很大的传统王朝。

可是对于改造一块儿“革命红利”并不是很大,而且似乎一直很田园牧歌的地方,新军中的不少人就不知道怎样去做了。

当然在如今,张海对于这些问题也多少想出了些办法:“我们去去汉中的公安军步兵旅看看去吧!”

安小东知道在新朝搞形式主义的巨大风险性,因此在得到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将要前来的消息后并没有通知汉中一带各营。

当宋子悦率领先锋人手来到汉中城头的时候,不由的微微皱眉。这汉中一带的公安军不要说是相比近卫部队精锐,就是相比成都府王光手下的步兵营那也差远了。

城门前负责“站岗”的人是坐在门洞内的,而且看年纪似乎也不像是新军队伍里的一般官兵,更像是过去的衙役一类的人物。安小东也


状态提示:925.第925章 汉中福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