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624.第624章 开花重弹

新朝四年夏季在柳香等人动员整个东南的力量为秋季战备提供支持的时候,周松等人就考虑到了海战的需求提出一种能够比火箭爆破船成本更低成功率也更高的武器要求。在兵工部门工作的弟子们之间的探讨中,最终也只有大口径臼炮满足这个要求。但事情有一利就有一弊,要想达到大规模轻型舰船毁伤效果的炮弹,就不可能在制作要求方面像外包给普通民间工匠的炮弹那样简便了,而且想要有效的杀伤力而不承受其后果也很难。

最终在辛春辉和张海等人的亲自拍板下专用于海战和陆上近战工事防御的一种特殊炮弹才进行了看法。近百门重臼炮和近百门轻臼炮一共只开发了千余枚这种炮弹,每炮只配备五发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作战。中型臼炮的二百公斤近战炮弹由一千枚百克左右的葡萄弹级别的重型铅弹配上六十公斤石灰浇铸而成,内装有四十公斤黑火药。整个炮弹在套了铜丝网之后也不过比“万人敌”的结构强度稍好些罢了。发射药才用不按科学疲惫的“精确劣制黑火药”发射,但加大数量,以保证能够火药填充满大型炮弹底部的情况下不至于带来过于严重的后果。这样的炮弹比起拿战时代那些最大射程多达三里的火炮,威力和射程缩小为原来十分之一强,仅为一百二十步左右。

用于重型臼炮的六百公斤重弹为了避免过大的后坐力使船体无法承受,有效射程仅为四十步大概六十米左右,射程仅为15世纪乌尔班大炮的二十五分之一。重型臼炮弹是由两千枚葡萄弹重量级别的三两重铅弹、二百公斤石灰以及近二百公斤黑火药乃至不少的铜网制作起来的。在这种炮弹爆炸的时候,两千枚重型弹丸会让发射它的船只也受到不小的威胁和损害,这种炮弹只能是百吨以上有所准备的大船面对几十吨级的小船才能用,而且杀敌一千往往也要面临自损几十的风险。新军内部的设计人员还没有在这么大的火药和弹丸面前精确控制和测算爆速的能力,也没有能力估计敌船的防御究竟是什么样儿的,只能采取这种以自己面临相当危险为代价的火力。

即便发射二百公斤弹丸的臼铳炮弹的初速已经降低到四十米左右的级别,连优秀加农炮炮弹的十分之一还不到,但在发射的时候巨大的后坐动量还是让发射它的船只如同遭遇了重锤一样整个船体在巨大的火药爆破声中猛然间向海里下沉之后变开始摇晃起来,即便已经填装好炮弹也要等到不少时候船体稳定下来之后才能发射那威力和对自己威胁更为巨大的重型臼炮炮弹。

当敌船逼近到二百米的距离之内,炮手中有经验负责测距的战士已经能够大致精确的通过敌船上一些细节的轮廓进行大致精确的估距的时候,五十门轻臼炮首先针对早已分配确定好的五十艘较为靠近的敌船方向展开了轮番射击。

十几秒时间内接连打出去的五十发二百公斤级别的臼炮弹在不到二百米的弓箭射程上已经可以进行比较精确的空炸,即便引信的时间误差高达十几分之一也能确保在距离敌船不超过二十米的距离上爆炸。

相比近代开花弹装药系数十分高的炮弹在爆炸开来的时候,足够的冲击力几乎将连接在一起的整个臼炮弹都炸开了花。五十发二百公斤臼炮弹把五万枚重铅弹向四面八方炸裂开来,其中向下爆破的大约两万枚百克左右的重铅弹伴随着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彻底笼罩了不到百米外将要攻击的目标。那些并不算重也没有肋骨做为防护的小型海船的整个船身平均每一平方米就遭到一枚重铅弹的袭击,仅仅能够防备铁炮和弓箭的船身乃至甲板能够挡住这些弹丸袭击的很少,大部分人就是躲避在船板的下面也难以幸免,更不用说更多的人只是趴在甲板上准备近战而没有任何掩蔽了。这五十发二百公斤的臼炮弹又造成了五十艘敌船上的两千多名敌军当中至少一半左右的伤亡损失。

原本看似无畏的各家船队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觉得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地盘冒这么大危险,各家船队向前航行的速度不由的大打折扣起来。而岛津家剩余的携带着五千余名官兵的一百多艘船却知道这陆上与海上的决战是自己的生死之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给敌船以重创。

当敌船冒着弹雨逼近到距离各船不到百米以内的距离的时候,先是一二百门炮早已准备好的链弹展开火力,专门在近距离内以极大的成功率迫使敌船难以以高速度前进。当敌船继续靠船桨划行到不到七十米距离的时候各船配备的重臼炮开火了。

一连串的巨大震动再一次响了起来,开火的船只冒着威胁纷纷把重达千斤的炮弹发射出去,这近五十枚千斤炮弹爆炸的时候产生了九到十万枚向四面八方爆射开来的铅弹为主的“预制破片”向敌船大致方向散射的弹片密度高达每平方米一枚左右的水平,弹雨构成的弹幕几乎笼罩了三四里范围内的整个前沿,逼近到近前的一百多艘船上的五千余名敌兵再次遭到了过半级别的猛烈杀伤。即便这时候又不少敌兵做好了准备逃到甲板下也无济于事。

而这千斤重的猛烈炮弹不但给予敌船严重杀伤,四散的弹片当然也给新军自己的船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在连绵不断的巨大爆炸声中,不少的新军船员也几乎被震晕,丧失了几秒到几分钟作用的意识。而那飞散到更广角度上的弹丸也命中了大部分外围的新军船只,只


状态提示:624.第624章 开花重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