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502.第502章 险关伏击

就在张海,石垒等人所率领的南路两路大军顺利而轻松的从元江府,威江府等方向上攻入云南腹地的时候,马冲昊,杨波等人率领的第五旅群和第六旅群也分别从七星关和巴中至万县方向从川北和川东北的大道直接发起了正面进攻。

为求同川蜀一带的敌军决战,两旅人马虽然只有几千人的精兵,完全可以翻山越岭走一些小路,但是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堂堂正正的沿着当年魏伐蜀汉的大道前进。

马冲昊等人从陕南向七星关方向进发的时候原因以为这里应该有一场大战,至少这样的川北门户之地川蜀一带的残敌不可能没有重点防备。

却可不曾想到在七星关一带驻防的敌军水准远远低于关外北方那些强敌,两三万人的大军仅仅在跟随第五旅行动的六部空中热气球七八千支火箭的威慑之下就彻底的溃败了。

“这残明政权在川署一带如果从入夏的时候开始算到现在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怎么队伍还是像刚刚召集起来新训不久的队伍一样?”马冲昊有些疑惑起来。

经过了关外同蒙古后金等部的交战,就连不少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也不适应敌人反差这样巨大的变化。

就连一些营一级的学塾弟子也开始怀疑起来,这会不会是敌军的疑兵诱敌之计:“敌将也是有点儿水平,敢于下决心用两三万拥有不少旗号铠甲的正规军做代价,这可能是害怕我军嫌取得的战绩太少吧。我不相信这些力量就是敌人的全部家底,应该还有不少精锐在前面。”

马冲昊也是持同样的看法,因此在沿着川北的山路前进的时候时常派出队伍去两边侦察,可越往南似乎道路就越险峻,对于几千人规模的力量来说如果要保持对侧翼山头上的有效警戒那么,就必然会让队伍的进军速度奇慢。于是在队伍沿着山路向前推进的时候,第五旅的部队更多是用配属到旅的数部航空热气球升到几百米的高处去侦察那些悬崖两边的敌情。

第五旅不少官兵们的预感并没有猜错,此时驻守四川等地的朱燮元和杨愈茂等人的确把防守的重点放在了北部。经过收拢不断有战斗力的残兵外加这半年来的整训,退居川蜀等地的残明势力重新拥有了近十万规模左右相对较精锐的野战集团,加上动员起来的乡兵和土兵总计二十万大军。这二十万大军也是残明最后的力量了。虽说并不比当年的蜀汉逊色多少,可也如蜀汉一样在各个方向的防御上捉襟见肘。在兵力有所不足的情况下,贵州地带还有因为新军针对明朝的战事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安彦邦等人,为了防备以安部为首的民族地方武力,不得不牵制了整整两三万堪战精锐足足一个总兵的力量。这样川蜀一带的明军就只能再北方两个重要的方向上各五万左右兑了一半水份的大军进行防备,并分别由周遇吉和秦良玉统领,在川蜀腹地则只有两三万人左右的集团做为预备队。

而对于云南等地来说,主要就是以原有的地方武力和土兵等构成防御了。

经历了夏季的长江水战之后,拼死才逃出险境的朱燮元与周遇吉等人再也没有了反攻复国的野心,川蜀一带又没有象样的皇族可以封皇帝,因此暂时也没有策立皇帝以示同新朝的决裂。

让对方感觉到进攻蜀汉的困难,维持一个割据的局面,在张海等人北方大胜的消息传来后就已是蜀中残明势力的最大期望了。

周遇吉等人原本对于有效的蜀中防御也没有抱多大期望,可是当得知新军主力部队光明正大的从川北和川东北的大道上攻来之后却不由的多少有了一丝信心。

为了让几万人规模的部队尽可能的做到有效的伪装和隐蔽,周遇吉从五万多人大大军中淘汰出三万余人。就是原有的精训主力也淘汰出去几千不怎么听话的人,用这些淘汰出去的人在七星关一带仰装正面防御敌军,以让敌军产生“已经消灭了这一方向上抵抗之敌”的假象。

而两万多人精锐主力则部署在广元境内的剑门关一带。为了对付空中可构成威胁的热气球,配属给两万余明军的上百门轻炮以及堪用的上千支鸟枪全部备在山崖上构筑的壕沟内以特制的石木架子架了起来做为防空应对。而为了让两万大军从空中看起来也能保持隐蔽,几乎用谁天的时间在广元剑门关以北修建了不少用于隐蔽的被覆壕沟,并用在他处连土带草连在一起的土木精心的构筑了伪装。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那些披甲的敌军,两万余人的大军不仅准备了不少重箭,使得从山崖上向下射去的时候仍然能够拥有足够的威力。还准备了不少带着“马尾”的投石。这种类似古罗马军队中的马尾投石相比真正意义上的投石索射程近的多,仅仅比手投要远一些而已。但是最重要的是普通士兵也能掌握,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投石索不仅仅训练要花费不少时间,还扔不方便,也扔不快。而对于宽不过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山谷来说,这些投石也完全能够满足打击谷中敌军的需要。

经过同新军主力部队的不少了解和交战,山谷的两侧周遇吉也命人准备了也不少用于火药抛射碎石石块构成的“抛石雷”。连绵几里范围内的三十万支重箭与二十多万碎石并不能保证成功,毕竟敌军有事先发现危险或者绕路的可能。不过对于此时的周遇吉来说,这也是他能够做的全部事了。如果伏击没有埋伏到那些北方来的强敌,那只能说是天不佑大明。


状态提示:502.第502章 险关伏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