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震动也好,大贤投靠也好,对于此时的刘裕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他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着手对付袁术。
是的,他已经接到前方传来的消息,袁术已经拔营而回。比想象中要快,快许多,快的出乎刘裕的意料。一开始,刘裕还以为袁术不顾吕布,强行拔营回来。但他后来发现吕布并没有趁机进攻袁术,一下子,他全都明白了。
原来如此,这吕布恐怕是想放袁术和我斗,然后他再坐收渔翁之利。真是可惜了,看来我的祸水东引之计没有奏效。
事实上,那计谋开始确实奏效了。当吕布接到袁术一家老小的首级的时候,连忙到外面显摆,气的袁术当即就要决一死战。然而,陈宫及时赶到,向吕布呈说利害,随后又把首级送还袁术,并且说明此事乃刘裕所谓。
如此一来,袁术自然不可能找吕布算账,而是将敌视的目光转向刘裕,毕竟寿春在刘裕手上。而吕布则是听从陈宫的计谋,主动放袁术回去。
正是因此,袁术才回来的如此迅速。
尽管刘裕知道吕布的打算,可他也无计可施,难道他还能不对付袁术?
不可能,袁术,他必须要杀,不仅因为袁术会跟他争夺寿春,还因为袁术在寿春还是很有些市场。假如不杀了袁术,则淮南不可能完全平静下来。
可是让他难为的是,此时的徐庶被牵制住,根本不能来到寿春。牵制徐庶的不是刘表,而是果断撤退的周瑜。
自刘裕进攻寿春,徐庶就亲自来到庐江,和周瑜正面碰撞了几次,对周瑜也了解了许多。正是因为了解,他才不敢离开庐江,因为他不相信周瑜会撤兵。
别说什么刘裕攻下寿春,必然实力强横,不能与之硬碰。这表象的东西,骗骗那些庸才还差不多,而周瑜绝对不会上当。
周瑜不会上当,徐庶很确信,所以他不相信周瑜会撤兵。在他看来,周瑜一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然而,让他很苦恼,他想不出周瑜有什么计谋。
想不出,自然不敢随便离开。
了解始末的刘裕,也赞成徐庶守在庐江,实在是周瑜比袁术可怕多了。而袁术,他虽然觉得有点棘手,但还是自信可以消灭掉,唯一让他顾忌的就是吕布。
正是因为还有一个吕布,他才迟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灭了袁术不难,关键是留下实力对付吕布太难,所以他还在思考着应敌之计。
可惜,他再三思索,也没能找出一条完美的计划。没办法了,眼看袁术就要到寿春界内,刘裕也管不了计谋不计谋,当即就决定发兵。
“公明、子龙、元福,所谓先发治人,袁术已经快到寿春界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这一天,刘裕聚集众将,一脸肃穆的说道,“再者,寿春也不是交战的好地方,很有可能被袁术里应外合了。另外,我也不愿意寿春战火纷飞,毕竟寿春以后都是我们的。”
对于刘裕的话,徐晃等三人自然没有意见,而且他们也认为该先发制人。于是乎,刘裕也不用多说什么,直接雷厉风行的行动起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裕要到界口狙击袁术,自然也得粮草先行。而刘裕又是那种比较重视粮草的人,不重视不行,他知道太多劫粮毁粮的事……
因此,他派遣周仓押运粮草。周仓虽然不够稳重,有些大大咧咧,但在刘裕看来,他押运粮草不是问题。而且这次对手是袁术,刘裕不觉得袁术可能毁掉他的粮草。
粮草的问题解决了,刘裕就开始准备前往界口的兵马。这兵马不能少,但却不能全军出动。原因很简单,寿春虽然已经在他手上,但随时可能被人颠覆,他必须留下人马镇守寿春。而且,这镇守的人还不能一般,否则还真守不住。
经过再三思量,刘裕决定留徐晃镇守寿春。一来徐晃稳重,二来徐晃比其他将领善于用兵,让他镇守寿春再好不过。相比徐晃,赵云还是做先锋好一点。
先锋也不是好做的,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要消灭可能遇到的敌人。但对赵云来说,先锋这一职,他还是可以轻松胜任的。
且说赵云领了先锋,便率领一队人马,朝寿春边境而去。一路上,果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顺便解决一些山贼。而到达边界的时候,他更是快速准备好营地,等待刘裕率大军而来。
而刘裕呢,他在赵云领军而去的时候,就已经整装待发。但不等他出兵,阳泉突然传来一个消息,使他大惊失色。
“什么,上蔡失守!”当他听到那消息的时候,不由砰的一声站起来,大声惊呼道。
随后,不等那士兵回话,他就抢过其手中的书信,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等看完之后,他忍不住倒吸一口气,良久才感叹道:“曹操果然是曹操,居然这时候兴兵袭取上蔡。亏得我提前迁徙了上蔡的人和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唉,我当时只是觉得上蔡太靠近曹操,这才迁徙的,谁知道……曹操居然真的袭取上蔡,而且还是这个时候。恐怕不止是我,便是元直,还有那贾诩都没有想到吧。”
其实,刘裕想错了,贾诩一开始确实没有想到曹操会袭取上蔡。但后来,他通过种种迹象,还是推测出来了。不过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张绣,原因很简单——他心里还是倾向于投靠曹操。
说来也是奇怪,三国许多大才都喜欢投靠曹操,包括贾诩刘晔,还有前期的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