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比派(a1—wahhabiyyah)
近代伊斯兰教复古主义派别。亦称瓦哈比派运动。18世纪中叶,由阿拉伯半岛纳季德的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1703~1792)创立。该派自称“认主独一者”(tawhid,陶希德)。因其创始人瓦哈卜的名字而得名,是近代伊斯兰教复兴思潮和运动的前驱。瓦哈卜的宗教思想是吸取逊尼派罕百里学派的教法学说和伊本·泰米叶(1263~1328)的复古主义思想,并针对时弊,提出了瓦哈比派的宗教复兴的主张。他所著的《认主独一论》、《信仰基要》、《疑难揭示》等,奠定了该派教义学说的基础。主要传播于阿拉伯半岛,以及埃及、苏丹、利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并在世界不少地区都有影响。
瓦哈比派教义的要旨是,革除多神崇拜和一切形式的“标新立异”,“回到《古兰经》去”,恢复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教的“正道”,严格奉行认主独一的教义。其主要主张是:(1)严格信奉独一的安拉,反对多神崇拜和异端邪说。认为阿拉伯社会落后和穆斯林正统信仰的衰落,致使多神崇拜和异端邪说盛行,主要原因是背离了安拉的“正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要复兴伊斯兰社会,首先必须改革和复兴伊斯兰教,要革除一切多神信仰的表现,反对异教思想对伊斯兰教的浸染,反对苏菲派对吾里、陵墓和圣物的崇拜,反对在安拉与人们之间有所谓中介说情的主张,恢复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认主独一,恢复伊斯兰教早期的纯洁性和严格性。(2)坚持以《古兰经》、圣训立教。该派认为,《古兰经》和早期真实的圣训是穆斯林信仰、立法、道德和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应以经、训的原则立教,凡符合经训规定的应当遵循,违犯经训规定的坚决抛弃。反对脱离经训的任何“标新立异”,反对苏菲派和内学派对《古兰经》文的隐秘解释,反对用异教观点注释《古兰经》,主张一切应回到《古兰经》本来精神中去。倡导以罕百里法学派的学说行教治国,穆斯林应严格履行教法规定的各项宗教功课和义务。(3)主张整肃社会风尚,净化人们的“心灵”。该派认为,纯洁的心灵、朴素的本色、高尚的道德,既是穆斯林必备的品德,又是虔信安拉的体现。信仰的淡薄,道德的沦丧,必然使人走上迷误,导致社会陷入腐化堕落的深渊。故该派主张革除社会弊端,净化人们的“心灵”。严禁高利贷盘剥和商事交易中的巧取豪夺,禁止吸烟、饮酒、赌博、淫秽,反对将音乐、舞蹈引入宗教仪式,反对一切腐化、堕落和违背人格的享受,谴责奢侈豪华,禁止装饰豪华的清真寺,禁止穿着丝绸和华丽服装、佩戴金银珠宝首饰等。(4)倡导穆斯林团结,共同对敌。该派认为,凡穆斯林应不分氏族、种族和贫富,在安拉面前一律平等,共同的信仰将穆斯林连结在一起,“凡穆斯林皆兄弟”,应消除分歧和怨恨,停止自相残杀,为捍卫,“安拉之道”,团结一致,共同对敌。(5)在政治上,反对土耳其人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和英国的侵略。该派指责奥斯曼帝国统治者腐化堕落,助长“异端邪说”,对伊斯兰国家进行欺压和掠夺,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因而不承认土耳其素丹为伊斯兰教领袖的地位,不承认土耳其政权,公开提出只有阿拉伯人才能肩负起恢复伊斯兰教纯洁性的使命。主张用“圣战”争取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瓦哈卜起初在纳季德家乡艾叶奈宣传教义主张,曾得到部落酋长伊本·穆阿麦尔的支持,并吸引了部分信众。后哈萨地区长官以破坏传统信仰为由,出面反对和干涉,瓦哈卜被迫离开家乡。1745年来到达尔伊叶的阿纳扎部落,酋长穆罕默德·本·沙特支持和赞赏瓦哈卜的宗教改革主张,瓦哈卜则支持伊本·沙特实现政治统一的主张。伊本·沙特与瓦哈卜遂结成宗教、军事联盟。瓦哈卜担任教长,专事讲学、宣教,借助达尔伊叶部落的武装力量传播新教义。此后瓦哈比派和沙特家族的势力迅速发展。1765年伊本·沙特去世,其子阿卜杜勒·阿齐兹继酋长位后,继续推行瓦哈比教义和对外征战,于1773年统一纳季德,占领利雅得。1792年瓦哈卜去世,阿卜杜勒·阿齐兹成为瓦哈比派教长,从此确立了沙特家族世袭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政体。1801年瓦哈比派攻占伊拉克卡尔巴拉,拆毁侯赛因陵墓。1803~1804年相继攻克麦加和麦地那,捣毁先知穆罕默德陵墓,迫使麦加谢里夫臣服,并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整个希贾兹,后又吞并了哈萨。1805年袭击了奥斯曼统治的叙利亚和伊拉克。1811年建立了第一个沙特家族统治的瓦哈比派王朝。奥斯曼素丹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率大军前往镇压;经过7年的战争,于1818年沙特王朝的首都达尔伊叶被夷平,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被押往伊斯坦布尔处死,沙特王室逃往科威特,瓦哈比信徒被赶往沙漠地带。
20世纪初,沙特王室的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从科威特返回故乡,集结旧部收复利雅得,进而统一纳季德地区。1910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创建“伊赫万·陶希德”(即认主独一兄弟会)组织,大力传播瓦哈比派教义,并在军事、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进行改革。兄弟会发展成宗教、军事、生产的综合性组织,随着会员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