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联1939>第192章 侦查地形

从地图上看,邵家山、西杨木山等地确实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地图标示出那里有一条深沟,公路从沟底通过,公路两旁山势陡险,既便于隐蔽,也便于出击。从纳河通往孙吴的路线上,要从邵家山和西杨木山经过,这两个地方是理想的设伏地。剩余的人员都认为把伏击地点设立这两个山之间,然后目光都集中在孟庆山的身上,等待他的决定。

不料,孟庆山,并没有说出大家期待的话,却反问道:“邵家山和西杨木山的地形谁实地看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说不出一句话,因为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孟庆山笑了。说道:“我们这不是纸上谈兵吗?有位将军说过:‘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靠小鬼子的老地图吃饭,要饿肚子啊!我看,会暂时开到这里,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随后,他宣布散会,带着十几个旅、团干部骑着马驰向三块石山和西杨木山侦查地形。

十几里的路程,大家骑着战马,不到二个小时的时间就到达第一做山,邵家山,站在一处山梁上。放眼望去,整个邵家山的全貌看的清清楚楚。整个邵家山位于卧牛河村西北14.5公里,南北走向长7公里,海拔高度493.9米。东、西、北三侧分别临卧牛河及其支流,南临逊河。山坡被柞、桦等次生林所覆盖,而从纳河道孙吴的公路则是从大山之中穿梭,只要在山坡上以树木为掩护藏一个团绰绰有余。

邵家山区的公路,从地图上判断,是在卧牛河村以西的沟底通过,两侧正宜设伏,但部队进入设伏地区时,发现公路是在山坡下,只有山坡一面适合掩藏,而山坡下公路的另一端光光滑滑的显然是经过精心修理过的。孟庆山等人面对这种情况,不慌张,不忙乱,而是沉着冷静地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在邵家山的道路中间一段有一个旧工事可以利用,只要加以巧妙伪装,就可以切实隐蔽企图,收到出敌不意的效果,因而丝毫未动摇原定的伏击决心,只是作了部署上的调整。

这个就工事还是当初抗日的义勇军和日军对战时留下的遗物,而早先的邵家山抗日义勇军也早已不复存在,不过孟庆山这个后来人继承先辈们没有完成的遗愿以他们的基础继续打日军一个伏击。

“庆山同志,邵家山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岭窄沟深,悬崖峭壁,除公路之外,不便敌汽车、骑兵运动和展开,有旧工事和草丛利于我军伪装隐蔽,突然出击。”周总指挥说道。

“我也认同总政委的话,在这里伏击很好。”

经过商讨后大家都认为这里只要稍加做一些改动,就很适合抗联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把日军的援军消灭掉,正当众人会以为孟庆山会选这里时,孟庆山说道:“既然来了,也不能白来一场,走我们再去前边的西杨木山去看一下。”

此时,天气早已经转凉,39年的第一场大雪已经下了足足有三天的时间,使整个西杨木山夏天都是绿葱葱的树木都穿上一件银色的外套。而穿梭在大山之中的灰黄色的公路就显得特别的显眼,就像是一片白色海洋中的小船。再看看地形,处在西杨木山的一段公路,初步估计超过十里路,而这十里路内,西杨木山海拔高度396米。山体呈浑圆状,由白系沉积岩组成,在海拔320—340米的标高处有略向北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堆积第三系松散砂砾石,而台下边就是日军的公路地段,原先在抗日义勇军鼎盛时期,日军还特意在这个平台驻守了一个小队的日军,不过自从义勇军衰退以来日军撤回驻守的日军,整个山区的平台和日军的公路在远处望去简直就是两条公路。

当初小鬼子修建公路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借用西杨木山的特点平台修建公路,但是由于平台略向北倾斜的,只好放弃在下边修建了公路,孟庆山仔细的观察着上面的平台和日军公路。

“总司令,这真是一个天然的伏击战场啊。要不是您说过来,我们都会漏掉了这么好的伏击地点…“参谋长崔石泉看了眼前的地形,忍不住赞叹道。

听了参谋长崔石泉的话,孟庆山笑而不语,要知道古人有句话知彼知彼,百战不殆。更何况孟庆山这个从后世过来的人经过古人的战败经验,有很多名将不是兵法不行,而是中了地图的误差,所以孟庆山每次打仗的时候都要让人亲自画出当地的地图或者亲自查看一遍,才放心。

“对,这里的平台上的石头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堵住鬼子骑兵和车队的武器,而且这里的山路崎岖到时鬼子来多少,咱们装进去多少。只要把上面的石头推下就能给日军照成大量的伤亡,老周,老杨,你们看啊,我们对面就是西杨木山的主峰,我想把咱们的指挥部就设在对面的山顶上,这样,战场上的一切,咱们就可以尽收眼底,方便咱们指挥战斗,你认为呢?”孟庆山接着参谋长的话说道。

“我同意,那里是整个战场的最高点,指挥部设在那里是最好不过了。”参谋长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眼前的西杨木山说道。

“好,警卫营,你们马上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到对面的山顶,寻找有利的地形,构建指挥部。”孟庆山转身对着身后的警卫营营长命令道。

“是,总司令…”说完,警卫营的一名连长就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向对面的山上爬去。而剩下的警卫战士则是快速的填补了离开战友留下的防御漏洞。

“哒,哒,哒!”“司令员,司令员。”在孟庆山等


状态提示:第192章 侦查地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