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陷阵无敌>第二五三章 蔡琰

在阅读《洛神赋》的时候,蔡琰目光熠熠,透露出非凡的神采。可是过不多久,她的眼神便又再度变得黯淡了许多。

提到高顺,蔡琰心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骑在战马之上的伟岸背影。望着如此伟岸的背影,当时惊惶无措的蔡琰心中,缓缓生出了一股安心的念头。

最初蔡琰认为高顺只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一个勇猛的战将。但是在大漠和曹军待一起的时候,蔡琰亲耳听到了高顺所作的那两首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匈奴终不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当时,蔡琰就为高顺所展露出来的“文才”而感到惊讶不已,她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在战场之上如此勇猛果敢的武将,才情竟然也能如此高绝。

如此文才,绝对是排在天下文人最前列的。

蔡琰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奇女子,她和其他文人一样,她在文学的造诣上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所谓文人相轻,才华出众的文**多自尊心极强,很难会轻易折服于他人的才能。然而面对高顺这两首诗,蔡琰的骄傲之情全然无踪,内心除了衷心的钦佩之外,再无其他。

文才如此出色的人物,断然不可能只创作过这两首诗作。回到汉朝之后,蔡琰便也着手探寻高顺其他的作品。

那两首诗激起了蔡琰对高顺的兴趣,她很想知道对方究竟还有哪些优秀的作品问世。

高顺创作的诗文,在数量上虽然不多,好多年下来也就那么几篇。然而以质量而论,高顺的每一篇作品,都堪称是足以留传于世的佳作。

流连于高顺那华美的词句,蔡琰越觉自己深陷于其中,不能自拔。

尤其是这篇《洛神赋》,在第一次看到这篇文赋的时候,蔡琰就知道,自己全部的心神,都被这一篇精美到极点的文章所深深吸引,根本无法从中摆脱丝毫。

同时,蔡琰也感觉到,自己内心的那一缕情丝,怕是已经牵绕在高顺的身上了。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蔡琰才会从心底觉得悲哀。

自己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蔡家的大小姐了,要是换作十年之前,自己身为蔡邕的爱女,身份是何等的显贵。不客气的说一句,那时候自己要是看上什么人,那绝对是对方几世修来的福气。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父亲因为哭悼董卓而被王允处死,蔡氏名族以往的显赫声望早已成了过眼云烟。至于自己,如今更不过是一个曾被异族掳掠而去,有幸得以逃回来的苦命女子罢了。

以自己眼下的身份,别人看在自己才华的份上敬重自己,那是幸运,别人用白眼鄙视自己,那也很正常。

换在前几年,要是有人敢对自己翻白眼,蔡大小姐一个状告回老爹那里。保证能叫对方讨不了好。

可如今,对于周围时不时异样的眼光,蔡琰除了默默忍受之外,别无他法。

高顺是曹操手下重将,在士林之中也颇有盛名,就以自己现在这种身份,又如何配的上对方?

残花败柳而已,又能有什么奢望?

在另一个历史中,蔡琰归汉之后,被曹操嫁给一个叫董祀的人。董祀的官职只是屯田都尉,论职位算是较低了,在历史上也没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可见是一个很一般的人物,要不是成为了蔡琰的丈夫,像这样的一个人,估计都未必会在史书上留名。

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最初蔡琰嫁过来的时候,竟然还看不上对方。董祀娶蔡琰,乃是出于曹操的“指婚”,并非是他本人的意愿。蔡琰嫁给董祀时三十五岁,在古人看来这样的年纪绝对算的上老女人了,可谓“年老色衰”,而董祀那时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因此对于这桩婚姻,董祀很是不满。加上蔡琰之前已经嫁过两次人,这更是让董祀感到嫌弃,从而时常冷落自己的这个妻子,不给他好眼色看。

之后董祀犯下了死罪,蔡琰不计前嫌,在严冬之际蓬头跣足前去向曹操求情。终究使得曹操赦免了董祀之罪。而经此一事后,董祀对蔡琰的态度方才有所改变,相敬有加。

历史上蔡琰被曹操嫁与一个都尉,对其处境便可知一二,如今她对曹操的爱将心有所属,这份心意又如何能实现?

只见蔡琰轻叹了一口气,强行将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出脑外。

可所谓剪不断理还乱,蔡琰越是不愿想这些事,这些念头越是徘徊在她的脑中散之不去。

————————————————————————————————蔡琰心中忧愁,而曹操那边也有些烦恼。

当年在洛阳的时候,曹操和蔡邕颇有来往,两人之间也算是忘年之交了。

对于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蔡琰,曹操也很是喜爱。曹操的这份感情很是微妙,似乎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但又好像不仅限于这些。

当初蔡邕被论罪抄家,曹操很是为之痛惜了一番,至于听到蔡琰下落不明之消息的时候,曹操在派人搜寻无果之后,更是难受了好一段日子。

现在蔡琰从匈奴回到了汉朝,对于这个结果,曹操当然为之高兴,但与此同时,曹操也为该如何安置蔡琰而感到有些头痛。

虽然蔡琰有过两次嫁人的经历,皆无法否认如今她确是孤身一人的状态。身为蔡邕的故交,曹操自然不愿蔡琰孤苦伶仃地过下半辈子。

蔡琰归汉的时间


状态提示:第二五三章 蔡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