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县叫秦风,正德十五年进士,三甲出身,在京里蹉跎了数年,一直没有补上个实缺,好不容易走通了吏部某位员外郎的门路,外放到这里,也可以算是得偿所愿了。【..】
年近四十第一次做上这个县令,秦风可是比他以往的那些同年,更是珍惜这个机会,实际上,他也知道,外放到这边陲小县,其实和流放也没多大的区别,但是,这里只不过是他仕途的第一站,他相信自己半生所学,总是有发挥用场的地方,边陲小县有怎么了,只要做出成绩来,总会有人看得见,这里是自己的仕途第一站,绝对不会是自己仕途的终点。
当然,在京里做了几年官儿,虽然是无足轻重的那种,但是他也知道,所谓的做出成绩来,并不是说百姓多么爱戴,官声多么清廉,这些东西,面对着上司的青睐,都是虚的,只要自己落入了自己头上那些老大人的法眼,这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心里,这黎民百姓固然是可以为自己增加点好的官声,但是这官场上的人脉走动,那是更不可少的。
但是,利阳真是一个穷的要死的地方,治下百姓不过数万,田地不过数十万亩,这赋税什么的,几乎没有哪一年能够完成州府里的任务,这知县几乎是一年一个节奏的上任离开,没办法啊,来这里的官儿们,下做不出成绩,上连攀附的大人们都难以找到,实在呆不下去啊!
秦风现在也是这样的问题。
平越州里说话最大声的,绝对不是知州大人,开什么玩笑,这里是军镇,要是知州大人说话最大声了,下面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武人可就没人治得住了。所以,就算他脑门子上长天线,那也只会去京中活动,在这里平越州了,帮得到的他的,实在是极少。顶头上司如此,那些同僚们就更不临近的几个县,有的知县甚至他都还没来得及认识,人家就已经调离或者升迁了,除了这样的倒霉蛋,谁愿意呆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
但是,他可是清楚的很,不管这些同僚是调离还是升迁,走的绝对不是州里的门路,更不是京里的门路,他们之所以能离开这里,走的只可能是镇守府孙参将的门路,在平越州,只要孙参将点头了,走或者留,就是一句话的时候,经营了平越州十几年的平越州孙家,就是这里的地头蛇,土皇帝,这个,任何一个在平越州呆上三个月以上的人,都不会怀疑这个说法。
令秦风苦恼的是,他还真没什么门路搭上这位孙参将的路子,到利阳来任职,他是直接拿着吏部的任命过来的,就算是在地方上拜码头,也是在知州府上去了一遭,这镇守府,他当时还真不知道自己一个文官上任还需要到当地镇守的武官那里去拜码头一说。所以,基本上秦风算是朝廷空降下来的,在这利阳,做一个孤魂野鬼似的县令。好在,这利阳不仅仅是在朝廷眼里是一个穷乡僻壤,就连在平越州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来了这快半年了,也没人为难他。
确切的说,是没人搭理他,但是,这没人搭理在某中程度上,也就表明是镇守府和知州衙门的态度,于是,秦风的日子可就更加难熬了,所谓的政令不出县衙,说的就是他现在的倒霉模样,在县衙里,好歹还有几个人知道这是本县的知县大人,这要是走了出去,谁管你是谁啊,这里的百姓,那是彪悍的随时都能拔刀子出来的。
好不容易熟悉了一下地方,知道孙家二少爷居然还有一个田庄在利阳境内,这秦风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尽管他也知道,这孙家二少爷未必会呆在这个庄子里,但是经常的走动是少不了了,这关系亲近起来,可不就是这么循序渐进的么,平日里多关心一下,没准关键时候,这点关心,就成了他天大无比的助力了,秦风能考出个同进士,绝对不是什么笨蛋。
这位林游击,要不要也去拜访一下?
从铜矿那边回来,秦风一直在琢磨着这个问题,这清风营的兵马,是从外地来的,这个他清楚,按照他的理解,朝廷调拨这支兵马在这里,镇守地方固然是有这么一说,但是更大的可能,还是因为孙家的缘故吧,他有些患得患失,若是因为去清风营这边走动,而恶了孙家的话,这些天他的这些水磨功夫,向孙家表达出来的善意,可就是打了水漂了。
要不,还是去庄子那边走一走吧!秦风下定了决心,至少,也要打听个来路出啦,那林夫人出现在那里,这庄子的总管,对她可是毕恭毕敬的,也许这其中还有什么说道。
俗话说,庙再穷也穷不了方丈,利阳再穷,秦风也不是一尘不染的人,准备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还并是很难,只是这走动关照的时候,和那刘星接触,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但是,此刻他倒是有点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知县,朝廷命官,给一个下人送礼,未免有些委屈了自己。
算了,以后不在这里做官了,谁会知道这事情!找个理由麻痹了自己,他叫人把礼物送了过去,并请刘星过来坐一坐。
礼物开来,效果当然是很好,刘星也没摆什么架子,直接就随着来人过来了,两人随便聊了几句,秦风试探的问着对方,他想到城外清风营里去劳军,合适不合适?
“合适,当然合适!”刘星大概来之前喝了不少酒:“秦大人,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有眼色的人,这军队驻扎地方,这要不去劳军,到时候祸害了你的百姓,你说是算你的,还是算咱们参将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