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四十七章 简论“秦朝穿越指南”(上)

张嘉师在穿越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穿越的情况,要不然他会看看一本叫做《秦朝穿越指南》的书籍。

而在很多方面而言,张嘉师在穿越之初就可以说是运气不错,出了山谷之后则是遇上姚勇这个秦军的屯长在追杀几个方士,并且成功救出姚勇。

若非是这一个情况,恐怕张嘉师自己很难会走上之后的人生旅途,而是会往另外一个方向展。

至于这个方向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天晓得……

……

在“秦朝穿越指南”当中,指出了一点,那就是穿越者若是并非是魂穿在本土人身上,而是肉身穿越,那么一旦出现在秦军的视线或者是游缴等地方武装人员的视线之外,那么将会被杀(反抗)或者是被抓两个下场可选。

当然,你也可能逃亡山林寻求活下去的机会。

而在“秦朝穿越指南”的说法当中,这个情况不是耸人听闻。

在秦朝,“穿越者”完全就是“偷渡客”的同义词。你是不可能像大侠那样,在秦朝满大街乱逛的,任何一个黔看到你在乡野中无所事事地闲逛,都会警觉地来盘问你;假如你没有秦朝的证件——“验”、“传”、“符”等,他们一定会把你扭送到官府,换几个赏钱花花。

即使你运气足够好,没有第一时间被抓,也没有住处可以落脚,因为秦朝所有的“逆旅”都不会收留一个交不出“验”、来路不明的可疑人等。

这一规定是当年秦国变法时商鞅推出的,他还以自己亲身经历证明了这项制度的牢不可破:有一次他本人夜晚投宿客栈,因出来得太匆忙而忘了带“验”,旅馆老板因此拒绝他住宿,从此留下了“作法自毙”的成语。

但是即使是有“验”,商鞅事实上已经被秦国通缉,假如通缉令已经抵达当地,那么即使是使用“验”,商鞅很有可能也是自投罗网……

嘛,在某个方面而言,这个事情怎么看都算是作法自毙的范畴……

有鉴于此,你只能避人耳目,长期露宿荒郊野岭,过着秦朝版白毛女的生活。

你说那也值了,谁叫你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大不了一头扎进桃花源,成为庄子那样的隐士?

有骨气,看看《韩非子》中的故事吧:齐国两位隐士兄弟狂矞、华士,因为不肯出仕而被君王姜太公杀掉,理由是他们无法为自己所用,又可能引臣民效法,那时候还有谁为国家耕田打仗?

史料上虽没有秦朝杀隐士的记载,但《韩非子》可是被皇帝陛下奉为圭臬,这一理论难保不对他的胃口。

而事实上,秦国杀隐士的记载事实上还是有的,尤其是墨家行者这种在秦国战争当中多次出手阻扰秦军攻势的人,即使是他们隐居,都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秦军的目标。

很有可能的一点,那就是墨家的一蹶不振,就与秦帝国当时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类似于项氏一族这样的坚定反秦势力的存在,更是秦帝国的目标之一。

所以在某个意义上,像是“秦朝穿越指南”的这个观点,很有可能是作者一厢情愿:还是老实点,乖乖去到官府自投罗网,让他们给你上上户口吧,在秦朝,黑户寸步难行。

但是即使是得到了相应的身份证明,在秦帝国作为一个平民,也就是黔,想要出人头地还是有不少难度的:

在“秦朝穿越指南”当中提及到,即使是穿越者领到了“验者”,作为新移民的你被编入了“什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你和自己的邻居甚至家人,都有义务互相监视、互相救助;假如“什伍”中任何一人犯罪或者受到侵害,你却置之不理,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就是传说中那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惨不忍睹的……连坐制。

不过,这项制度并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是2ooo年前的“棱镜门”,它其实是一种警民联动机制,邻居们互相监视的内容也仅限于犯罪和可疑现象,不涉及日常生活,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犯罪与暴恐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棱镜门是一个很现代的特定事件名词,而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相当有名的斯诺登。

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oo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o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oo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在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

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o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计划的资料。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威瑞森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简论“秦朝穿越指南”(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