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三十五章
埋马都是一匹一匹整齐地摆放,而周人埋马除整齐地摆放之外,还有杂乱地放在一起,这显示出商人和周人各自的风格和文化传承。

这也有可能说出一个情况,那就是周人比起商人要更早接触到驯马的技术,毕竟在距离而言,商人所在的河南地区要比起周人的陕南地区距离甘肃一带更远。

但是在第一次商人与周人的战争之中,商人取得了胜利,并且迫使商人驯服,这也有可能是商人得到驯马技术的一个可能性:

从夏初以来,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重要方国。到夏代后期,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渭北平原的农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周部族首领公刘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很快就将周部族发展成为一个富庶兴旺之邦。接着他使用武力,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周道之兴自此始”。

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在商王武丁前后,周已发展为商王朝西部的大邦。《国语》载:“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

季历之时,商周关系开始密切,《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商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

虽然关系密切,殷商却总是时刻提防著这股新生力量,周国、吴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

周人势力的迅速发展,加剧了与商王的矛盾,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开始相互猜疑,相互指责,进而相互征伐。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周商矛盾陡然加剧。

周文王继位后,周人势力进一步壮大,占据了关中平原。周、商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商王纣一度把周文王囚禁于羑里。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求得释放文王。[8]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

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又伐邘,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迁都于丰都,准备进取殷商。

从周王朝的起源记载可以看到的是,周朝与商朝之间的交流事实上应该远早于武乙时期,这也佐证了一点,在武丁时期的商朝,也有可能是从周朝手中得到驯马技术。

但是这一点的确切时间如何,还要等待更进一步的考古学的资料描述来加以对比。

……

而一种观点认为,用马驾车是驯化野马为家马的另一个原因,这可以殷墟发现的不少家马出土于车马坑来证实。

家马是人从野马驯化而成,车是人制作的工具,人把家马和车合二为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马拉的战车带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殷墟发现的车马坑都是一车两马,两匹马拉车是商代的特征。

属于西周的沣西张家坡遗址出土了四匹马拉的车。当年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王,在朝歌打败商王的军队,一举灭了商朝。“武王伐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在那场战争中,四匹马拉的战车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春秋开始,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马拉的战车成为战争中的主要战斗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准。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被称为“一乘”,当时已经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的说法。

战国后期,赵国的北方地区毗邻游牧部族,身穿窄袖短衣的游牧部族时常骑马纵横驰骋,开弓射箭,滋扰边境,对赵国形成极大的威胁。赵国的武灵王大力推行“胡服骑射”,在全国推广胡人的服饰,组建骑兵部队。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由此开始。新建的骑兵部队行动迅疾,灵活机动,先后战胜北边和西边的游牧部族,拓展了赵国的版图。

这一改革还带动了各事力量的重组,史载燕国“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赵国“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秦国“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秦始皇最终横扫,统一中国,“骑万匹”加上“带甲百余万,车千乘”,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出现的马镫更加有利于骑马。那样,马除了用于作战外,开始成为交通工具,后来发展到妇女也可以骑乘。唐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展示了几位贵妇骑马踏春、悠闲自得的景象。

史书记载,秦人在秦襄公建立秦国之前,是一个以养马为主要职业的游牧部落。后来秦国的历代国君都十分重视养马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秦穆公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

伯乐对长期的相马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相马经》,把马依照品种、体型和毛色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