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五一章
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中央集权。

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通过个人的悲剧,没有达到延伸及社会共体的高度。不过,我们应该理解,中国的思想运动远没有形成像欧洲一样的风潮,元代等级制度严密,任何不利于贵族统治的言论都会引来株连九族之祸。

但就《窦娥冤》而言,关汉卿已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其中极具浪漫色彩的描述,秉承东方传奇衣钵的故事构建,可以说是对唐宋传奇的伟大复兴。

其中犀利的批判意义,也只有少数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得以具备。可往往他们的人生和结局,也是非常潦倒的。

此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这个模式上又有新的创新和探索,但都是在封建婚姻和自由恋爱的杠杆中寻找支点,缺乏划时代的作品。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束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甚至出现历史倒退。

可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前后时期的士大夫阶级,既有其独特鲜明的觉悟性,又有其阶级局限的不可磨灭的滞后性,不能担当思想启蒙运动的重任,也没有思想启蒙运动的土壤。

元末夏庭芝《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fēng_liú,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懋循《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

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这种观点明确指出关汉卿的戏曲已经算是触犯了当其时元帝国统治者的相应底线,但是最终,关汉卿并没有遭受到官方的“处罚”甚至是因此被杀。

《窦娥冤》是关汉卿在听说了《东海孝妇》的传说之后,创作出来的著名作品:

东海孝妇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其主角本名周青,出自《列女传》与《汉书?于定国传》。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

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而孝妇却由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孝妇被杀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来。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黄色的鲜血沿着长竹竿向上流,到了竿顶才沿着幡而流下。

但是有点意思的是,作为女主角的周青的籍贯或者是指这个传说发生的地方,却有两种说法:

郯城县说法:据史料上记载,汉时的东海郡郡治就是现在的临沂市郯城县,那么窦娥的原型东海县寡妇周青确乎是有此人了。现郯城县城东南方有一座很大的坟墓称作孝妇冢,葬的大约就是周青的尸骨。最初的孝妇冢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土丘,直到清初才得以重修,旁边还立着康熙皇帝题写的碑文。

连云港说法:自从元时关汉卿著名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问世后,东海孝妇也跟着出了名。根据民间的传说,周青在临死之前,曾说过“如果婆婆不是她杀的,白血冒三尺,”,结果死的时候,果真是白血三尺,她流的是白血,现郯城县南有村名“白血汪”,后因名称不吉利,遂改名为“郯南村”。

东海郡为连云港的古称,在东海郡被废之后,东海县仍然存在至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阳街道作过东海县的县治。

在东海孝妇死后三年,这里就建立起了东海孝妇祠,以及东海孝妇冢,但二者都在后世的一个时候被破坏。

如今,在原址上,有关方面重建了东海孝妇祠。“汉东海孝妇祠”,是海属地区470多座寺


状态提示:第一五一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