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四零章

在张嘉师穿越到大秦帝国之前,并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一天会狗血的穿越,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会有这么一天,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而在夺取了关中地区的控制权,先后击败刘邦以及项羽两人向关中进军的军队之后,张嘉师凭借着喜公公这位始皇帝亲随内侍所掌握的遗诏,拥立了其嫡长子张珣为大秦帝国的三世皇帝,而自己则是凭借着雍都加冕的情况,诛杀了包括原本应该会成为大秦帝国亡国之君的秦王子婴在内的嬴秦宗室之后,最终确立了自己成为始皇帝或者是大秦帝国继承者的地位。

尽管张嘉师并没有最终坐上那一张实际上唾手可得的帝位,但是对于张嘉师而言,这么一个结果对于他而言,反而是一种好事。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当初在张嘉师未名之时就对他青眼有加的始皇帝嬴政,就知道张嘉师的这个性格,而给他留下了这一份遗诏。

在某个意义上,张嘉师即使是没有这一份遗诏,作为张嘉师的嫡长子张珣,只要张嘉师继承了帝位,那么不出意外的话,张珣也将会是张嘉师的第一继承者。

这也换句话说,张珣成为大秦帝国的皇帝,事实上就是始皇帝将这个时间提早了十多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

毕竟当其时的张嘉师正是春秋鼎盛之年,若是不出意外,张嘉师执掌大秦帝国数十年的时间,也不过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不过在静下心来,张嘉师真的没有想通到底是什么一个原因,会让始皇帝最终做出这么一个决定。

因为这很明显是始皇帝认为他最终会取得大秦帝国控制权以及自己的后代几乎死伤殆尽为前提的。

不得不说,正常人真的不会做出这么一个决定。或者是说,始皇帝在某个意义上,算是上多了一层保险。

而张嘉师也不是没有询问过喜公公这方面的情况,但是很明显,喜公公更多地也就是传达了这一份诏书的命令而已。

也许喜公公知道更多地细节,但是张嘉师自己也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喜公公自己不想说的话,他也不会逼迫对方。

张嘉师自己能够想到的是,也许始皇帝会想到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让他作为一个保险般的存在。

毕竟若是始皇帝真的有意让他直接继承大秦帝国,或者是率军拨乱反正的话,那么喜公公当初在前往辽东的时候,直接宣读这一份遗诏就行,也不必在他真正的控制着秦帝国核心地区之后,才宣布有这么一个玩意的存在。

不过,不管怎么说,张嘉师虽然跟随在始皇帝麾下不算很长的时间,但是在与始皇帝“共事”的时候,张嘉师很清楚一点,在很多方面而言,他跟始皇帝这个千古一帝,差距甚远。

最起码,张嘉师不认为自己能够有始皇帝的魄力,做一些在后世看起来算得上是正确,但是操之过急的事情。

…………………………………………分割线………………………………………………

始皇帝废除分封制度,事实上也是需要大魄力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因为分封制度的长时间影响,让当其时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认为其是一个最高的人生目标。

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

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但是在战国时期,封邑的存在事实上就是分封制度的另外一种延续。

而在秦帝国,始皇帝废除分封制度可以说是对当其时的秦帝国文武的一些固有观念的严重颠覆。

这一点若是出现大问题的话,那么即使是始皇帝在世,恐怕秦帝国会陷入大规模内乱的境地。

毫无疑问,始皇帝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真正决定废除分封制度的。

但是在某个意义上,废除分封制度成为了秦末乱局的一个次要诱因,甚至是占据了非常大比重的存在。

因为从之后的历史而言,分封制度或者是相应的改良,才真正的成为“人心思向”的存在: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努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同姓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后来


状态提示:第一四零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