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天子北征,东还。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谓鸿鹭。于是降雨七日。天子留骨六师之属。天子乃封长肱于黑水之西河。是惟鸿鹭之上,以为周室主。是曰留国之邦。
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容氏之所守。曰:“群玉田山,知,阿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寡草木而无鸟兽。”爰有木,西膜之所谓。天子于是,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天子四日休群玉之山,乃命邢侯待攻玉者。
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时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伯夭曰:“氏,槛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黄金之罂三六。朱三百裹。潜时乃膜拜而受。
戊戌,天子西征。辛丑,至于剞闾氏。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铁山之下。壬寅,天子登于铁山,,乃彻祭器于剞闾之人。温归乃膜拜而受。天子已祭而行,乃遂西征。丙午,至于?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穄麦之所草,犬马牛羊之所昌,宝玉之所。丁未,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乃命六师之属休。己酉,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用牛三百,良犬七千,牥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穄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罂四七,贝带五十,珠三百裹,变雕官。无凫上下乃膜拜而受。
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竹,是曰竹林。癸丑,天子乃遂西征。丙辰,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丁巳,天子西征。己未,宿于黄鼠之山,西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到,周穆王时期,周王室与戎人爆发了长达数年甚至是四十多年的战争。
之所以说是四十多年,因为辛酉到庚戌之间的时间差距是49年……
假如这个记载是确切无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周穆王跟戎人之间,已经结成了死仇。
而这也说明了当其时的周王室事实上已经开展了对戎人的大规模战争,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
也许也就是因为周王室与戎人之间的世仇关系,也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犬戎,作为戎人体系当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因为一些方面的缘故,曾经一度成为了威胁周王室的最大敌人。
犬戎,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
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
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时候的戎狄,应该是指回鹘人。)
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周中期以来,随着周王朝实力的削弱,共、懿、孝、夷四王仅能守成,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猃狁,进一步加强对周朝的压力,不时入侵。宣王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猃狁,取得很大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周王朝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
周幽王即位,以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国人皆怨。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惶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亡。
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洛)邑,史称“东周”。
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但终究为强秦所平,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后来的突厥,蒙古皆以狼为图腾,或许也是有犬戎遗部融入其中的缘故。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而《史记》也有关于周穆王对犬戎作战的记载:
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旺盛,多)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但是综合《穆天子传》的记载而言,这个祭公谋父的谏言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人。河宗之子孙?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