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七十九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9)

《兵法简述》一共有五卷,这五卷内容是否就是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正式整合出来额内容,似乎无法得知。

但是毫版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其篇幅一直维持在五卷左右。

而第五卷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海战方面的总结形式的存在。

……

战无不胜的皇帝,遵奉陛下您的圣命,我觉得在结束了记叙陆地战争的方法之后,还有一项涉及海上战争的内容应予补述。

在叙述海战之实施方法时,我应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很久以来,我们的海面一直相当平静,我们同蛮族人的战争一般只限于陆地。

罗马人民的水师时刻保持着严阵以待的状态,那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利益和尊严,而不是出于某种冲动而激发起来的所谓必要性;或者说,水师始终处于战备状态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必要性。如果明知一个王国和它的人民在遭到外来入侵时能够迅速给以反击,并对此种贸然行为进行惩罚,那么显而易见,任何人都是不会下决心去向这个王国及其人民挑起战争,或者对之施加侮辱的。

一、在米塞农和拉韦纳,通常军团都配有水师,以便万一需要水师保卫城市时能就近解决;他们能够快速地驾起舰船径直驶向世界任何地方。高卢、西班牙、毛里塔尼亚、阿非利加、埃及、撒丁和西西里都离米塞农的水师不远。从拉韦纳水师一般可直航伊庇鲁斯、马其顿、亚该亚、普罗彭提斯海、攸克辛海,也可以去东方、去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

在战事中兵贵神速通常比之勇敢精神更加有益。

二、停泊在坎帕尼亚的利布尔纳舰船的上司是米塞农水师的水师长官;在伊奥尼亚海的则属拉韦纳水师的水师长官辖领。两位水师长官各统领10名保民官,而每位保民官又指挥着若干个大队。每个利布尔纳(水师单位)属下领若干名舰长(nauarchus)。也就是这些船主、舰长,除去负责舰船的有关职责之外,还应当每天关注舵手、桨手和各类人员的日常训练。

三、在海战方面,不同的省区在不同的季节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类型的舰船。

当年屋大维在亚克兴角海战中主要就是靠了利布尔纳舰打败安东尼的。从这次重大海战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利布尔纳舰比之其他型号的舰船更有用。因此,后来罗马的统治者皆以其为样本,取其名称,按其模式建立自己的水师。

利布尔尼亚是达尔马提亚的一部分,其主要城市为亚捷尔季纳(即今之扎达尔,亦称萨拉。)如今建造的舰只都是按这个省的舰船为模型,之所以取名利布尔纳舰也由来于此。

四、建造一座房子要注意石头和沙灰混合土的质量,建造一艘舰船就更必须从各个方面谨慎仔细认真对待。这是因为登上一艘构造得不好的舰船比住进一幢不好的房子要危险得多。

利布尔纳舰主要的材料是柏、家松和野松,以及云杉;使用的钉子是铜的,不是铁的。虽然这样做成本要大许多,但更牢靠,而且是合适的,因为铁钉遇上热气和潮湿容易生锈,而铜钉即使泡在水里也仍然能保持原有的金属性能。

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建造利布尔纳舰所用的木料都是在每月15-22日之间砍伐的。只有在这八天之内砍伐的木头才不会腐朽,同年的其他日子里砍伐下来的木头会被虫子从内部蛀坏,渐渐变酥、变烂,这一点既已由造船技艺作出过解释,也业经造船工人的日常实践所证明;此外我们从对宗教信仰的观察中也能看得出来,因为只有这几天可以说才始终是黄道吉日。

六、最适宜于砍伐林木的时间是在夏至过后,也就是七、八两个月,以及秋分时节,亦即到元月朔日之前,因为这几个月内树液开始发干,树身变得干硬起来。

应当注意,不要在林木刚砍伐下来就把它锯成板材;而锯成材之后也不能马上送去造船,因为圆木也好,锯材也好都要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之后才能收水。假如用潮湿的木材去下料,当木材的自然浆液渗出时,就会挤到外面来,而且会出现宽宽的缝隙;对于船只来说,再也没有[比木板上开始出现裂缝]更危险的了。

七、至于舰船的规模,最小的利布尔纳有一排桨;稍微大一点的,是两排;比较普遍的有三排桨、四排桨,以至五排桨的。我希望不要有人嫌它大了。据报道,在亚克兴角海战中相遇的全是大得多的舰船,它们通常有六排,甚至更多排的桨。更大的舰船上还装着侦察小船,这种舰船每一侧配备有近20排桨手,不列颠人称它们为涂上了树脂的……

这种舰船是用来搞突然袭击的,有时候他们会骚扰自由航行,破坏为敌舰供应军需品的运输工作,跟踪拦截敌舰,并截获它们的计划。

为了不使这些侦察船过于显眼而暴露自己,它们的帆和大索都不用白色,而是用与海浪相似的海蓝色,甚至通常用来涂刷船体的蜡也改用这种颜色。水手和军士的军装也都一律采用海蓝色,如是,不仅夜间,即使白昼执行跟踪任务的那些人也不易被发现。

八、率领部队乘舰船航行的人,必须能够事先分辨风暴和漩涡的征兆。要知道,利布尔纳因遇上风暴和巨浪葬身海底的次数和船数,比亡于敌人之手的要多。

人们在观察大气现象时对风和狂风暴雨的特性重视程度不足,应当十二分地注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