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528章 东北混战(23)
马革裹尸的说法,但是作为一个军人,很多人都更加希望战翅是自己的归属。

也许张嘉师在这个世界当中,也不会说出这一句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的话: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一种想法对于很多时期的军人而言,往往有着异曲同工的共鸣。

……

靳歙的儿子正在自己的家中,由自己的妻子负责照顾抚养。

作为一个曾经的高级军官,靳歙对于农耕于家中的生活,实际上也就是勉强接受而已。

而在加入到大秦帝国的军方序列之后,靳歙的待遇虽然不算是太高,但是张嘉师对于军队薪酬福利方面,与始皇帝以及秦二世胡亥时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让包括靳歙在内的很多的大秦帝**人都愿意为大秦帝国效命。

与始皇帝时期的军队规定相对,张嘉师基本上沿用了大部分的相应规章,但是在一些重要方面,主要也因应自己的想法以及实际情况而进行相应改变。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点:大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度在张嘉师正式定鼎关中之后,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在以辽东军已经实行的军功爵修改制度的基础上,张嘉师顾及到原有的,而是数量不在少数的大秦帝国各地的老兵所获得的军工爵方面,实行的是约莫为十年的缓冲期。

在这十年的时间当中,原有在册的军功爵爵位拥有者,在十年的时间内,逐渐取消相应军功爵的原有优惠,而变更为辽东郡的军功免税制度。

这一点虽然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军队作战的积极性,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哪怕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老兵,都会看到的是若是综合其他方面的情况,这种军功免税制度无疑是获得的实际利益更多。

这也是因为张嘉师希望大秦帝国能够发展起一套良好而有秩序的商业环境所进行的附属方案之一。

张嘉师并不禁止官员或者是军人营商,这种军功免税制度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基础发展的。

固然,这种方案的弊端也很明显,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的商业环境良好的话,其相应的发展速度以及收入方面,都要明显比重农轻商的社会制度要优秀得多。

这也是张嘉师作为“后世”人的一种了解,而且从相应的制度而言,倾向于资本社会的生产力,确实是比单纯的农耕社会生产力要更强。

……

第二点的改变,就是张嘉师命令禁绝空饷的情况,而且在这方面制定的惩罚政策是非常严重的。

张嘉师固然是不喜欢繁复的刑罚体系,但是在一些方面,他并没有让萧何曹参等人进行对秦律的相应修改,而是继续沿用。

毕竟有些时候,严酷的刑律处罚带来的是一种有效的威慑力量。

在吃空饷这个问题上,从明朝时期出现正规意义上的吃空饷情况之后,就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吃空饷”起源于中国明朝,指从军队中冒领“饷银”的行为。“吃空饷”从军队冒领“饷银”延伸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了。而治理“吃空饷”与“吃空饷”之间的斗争更是有了很长的历史,如《明史?袁崇焕传》所说:“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也就是说,士兵只有四万七,却报十万,多吃了一倍的空饷。

拒在某个方面而言,秦朝末期的吃空饷情况并不算严重,哪怕是在扶苏以及蒙恬死后的大秦帝国北方军团当中,其军队在编人数也有着比较及时的更新。

但是当张嘉师占据关中地区,并且在收复三川郡之后进行的相应统筹之后,发现了很多地方郡兵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其军饷支出依旧是在册。

这一点,并不是一种主动现象,而是更多是当其时的政局混乱引发的一种副作用。

但是张嘉师很清楚吃空饷的缺点,所以不得不防微杜渐,避免这种情况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在某个意义上,与吃空饷相对的反义情况就是冗兵冗员。冗费则是冗兵冗员出现的必然产物。

“三冗”为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林大钦指出。

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

即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官兵,多余的经费。

“三冗”局面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为加强君主****中央集权而采取诸多措施导致的恶果。为了保证中央的绝对权力,就要对地方的权力进行削夺,为了避免直接削夺带来的矛盾,北宋政府采取了增加办事环节、增加官僚职位的方法以实现权力制衡。这样的结果是地方上十羊九牧,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唐代府兵制在宋代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但是在张嘉师的眼中,三冗固然是一种能够影响国家的恶性循环,但是相比起吃空饷而言,冗兵还会让一个国家有部分兵力储备,当然,这种兵力储备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天晓得。

而吃空饷则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完完全全的一无是处。

所以在这个方面,张嘉师不得不对吃空饷进行强硬的处置,并且不吝啬最严酷的惩罚。


状态提示:第528章 东北混战(23)--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