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征时期,张良以及孙颇两人作为张嘉师麾下的两大军师,为大秦帝国在之后的征战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其中张良在征伐西羌之战当中,建议张嘉师先攻取河西走廊,断绝匈奴残部与青海一带地区的匈奴部落的联系,再发起对青海高原的攻势。
这一个建议虽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张嘉师出兵青海高原之后,所遇到的抵挡确实是减弱很多。
而且在占据了河西走廊之后,对于匈奴人的攻击面也扩大不少,为之后的第三次秦匈大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而在公元前182年,张良在以御史中丞的职位,随军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
……
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兵仙,其用兵方针对于后世而言影响非常大。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在这个世界当中的韩信,是最早加入到张嘉师麾下的汉初名臣之一,在张嘉师的“偶然”帮助下,韩信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张嘉师返回咸阳,担任大秦帝国的阿房都尉之后,韩信也正式成为了一员秦军军官,开始了其征战的一生。
在几年的征战当中,韩信以赫赫战功,成为了大秦帝国新一代的顶级军官之一。在后世被称为辽东六将军。
而在公元前200年的秦匈第一次大战当中,韩信指挥晋北郡的防御体系,重创主攻晋北郡长城地区的冒顿单于主力,然后与增援的英布以及郦商追击后撤的冒顿单于败兵。双方在代郡雁门关以北一百余公里的地区爆发又一次激战。
在这次战斗当中,冒顿再次溃逃,而秦军虽然取得了堪称决定性的战果,但是郦商在这一战当中战死,成为了秦匈第一次大战当中,阵亡的秦军最高级军官。
在之后的战争当中韩信都取得了相当彪炳的战果,而在公元前188年,大秦帝国时任上将军苏角以及国尉王离分别退休,而嬴珣在询问了张嘉师的建议之后,以韩信增补为大秦帝国的新一任上将军,而孙颇则是增补为国尉。
公元前183年,韩信率领十三万骑兵从巴比伦城出发,向西进攻塞硫西王国,而与此相对的是,张嘉师则是率领步骑,海军合计二十四万人从印度洋沿海出发,攻击后世的西奈半岛区域。
这一次被后世成为“塞硫西之战”当中,韩信再次以骑马步兵伏击为主导,而两万突击骑兵为诱饵的战术,成功引诱塞硫西王****主力追击他们。
在后世的泪谷一带,塞硫西军超过三十万兵力几乎全数折损在这一战当中,而韩信在这一战过后,向张嘉师提出辞呈。
张嘉师自然是不允许韩信在这个时候离开,而是折中一个办法,那就是以韩信为新征服的西亚部分地区所创建的西秦郡郡守兼任郡尉,负责这一片地区的相应事宜。
在张嘉师率军返回大秦帝国本土之后,韩信先后数次击败了以罗马人为主的数支欧洲势力所组成的联军,确保了西秦郡的建设以及安全发展基础。
而韩信在这数次战斗之后,坐实了当代大秦帝国第一名将的地位。
当然,在韩信以及英布这些张嘉师嫡系将领当中,张嘉师在这方面的赞誉,似乎将他自己给遗忘了。
韩信等人很清楚,张嘉师对于名利以及权力方面并不看重,否则就算是韩信有着远超张嘉师的战绩,恐怕当代第一秦军名将的名头,还轮不到韩信来领衔。
而在这个世界的武庙,也就是秦宣武帝嬴秀在公元39年于咸阳城南设立的武庙祭祀当中,韩信与白起的雕像分别被放在左右两首。
而在张嘉师的太祖庙宇当中,韩信则是为武将十二将之首,陈平则是为文官十二臣之首。
其文武相应排位分别是:
文官:陈平,孙颇,李左车,萧何,张良,吕泽,王陵,曹参,东方英,郦食其,虞子期以及王元。
武将:韩信,李信,王离,英布,蒙武,屠睢,郦商,陈恒,郦疥,渉间,苏角以及桓硫。
这种排位,主要是按照当其时的秦朝核心大臣的相应评价来排位的。
其中,有类似于苏腾等几个最早加入张嘉师麾下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