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豨在高祖七年(前200年),封代相时,进京觐见刘邦。因其过去是韩信的部将,故也去拜见了韩信。韩信引入密室对陈豨说:“你今天能得此重任是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但陛下生性多疑,若一人告你谋反陛下可能不信,若多人告你谋反,陛下必起疑心,恐怕你的灾祸就要临头了。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后来果不其然,因为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高祖果然疑心会有变故。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违法的事,其中不少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
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太上皇去世,刘邦派人召陈豨进京,陈豨以病重为由推托。九月,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帅兵亲征。期间,韩信以告病为由未随刘邦亲征,在京亦有疑似响应陈豨的举措,被手下人密告于吕后,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杀害于长乐宫,夷灭三族。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冬天,汉兵击斩陈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破豨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一万多人。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高祖十二年冬,陈豨自己亦在灵丘被樊哙军所杀。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卢绾同陈豨叛乱,刘邦在攻击卢绾时,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为白马之盟。以樊哙、周勃攻打卢绾,攻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
由此可见,因为刘邦推行分封制度,当其时的汉朝长城防务,主要就是由卢绾,陈豨以及韩王信三人负责。虽然陈豨只不过是国相,但是此前的代王刘仲因为匈奴进攻代国而逃回长安,被刘邦责罚,所以这个时期的陈豨事实上如同代王,实际上控制着代国的封地。
而由三人有能力反叛刘邦的情况而言,其麾下军力必然不算薄弱。
故此,就算是以一个人坐拥十万兵力的情况来进行推测,即使是在汉初时期,大汉王朝在长城边境的驻军并不少于40万,甚至是有可能更多。
而且与秦帝国相比,这个时期的大汉帝国失去了河南地以及相当一部分边境地区,这个驻军数量事实上更多有可能是一种冗兵。
不过这个也有可能跟汉帝国初建,军队战斗力受到国力衰退的拖累,而不得不增加的原因所在。
之后以最后一个一种长城地区作为防御北方边患的朝代明朝来进行说明:
明朝沿长城设置军事防线,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全。从最东面的辽东镇至最西面的甘肃镇,共有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九个军事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明朝九边驻军的总体数量依旧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说法,但是根据嘉靖间进士霍冀统计:“本镇原额马步官军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员名,除节年逃故外,实在官军八万三千八百一十五员名。原额马五万一千六百五十四匹,除节年倒失外,实在马二万三千一百七十七匹。”
由此可见,明朝在九边重镇的相应军力数量,应该远不止一个比较笼统的描述,也就是达到明朝军力的三分之二,很有可能已经达到四分之三。
只不过若是论及明朝九边的演变,在明朝后期,九边的辽东镇成为了明朝边境防务的重点。
因为女真人的再次崛起,迫使明朝不断修补完善辽东镇长城的防御系统,辽东镇成为明朝晚期投入财力物力与兵力最多的一镇,直至建州女真所建立的后金政权越过鸦鹘关、清河堡攻入辽东镇腹地与明军共据辽东时,辽东镇长城才逐渐逝去了它的军事屏障作用。后金在改国号为“清”之后,对明朝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占领了辽东大部分土地。在松锦战役之后,明王朝在辽东的势力被基本肃清,已无力与清军再战,退守山海关,这时,辽东镇长城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而为了应对女真人崛起的数十年间的不断入侵,明朝九边的兵力以及国力也不断损耗在辽东土地上。
尤其是以萨尔浒战役以及松山战役的相应兵力调动而论,辽东镇逐渐成为了明朝九边的重点。
萨尔浒战役战役当中,明军部队调动如下: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发精骑约三万;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两万五千人;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发兵共约两万人;浙江发善战浙军步兵四千。合计若八万一千人。
而松山之战洪承畴率军13万从宁远出发,采取“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畴军行动迟缓,从受命到出师已经6个月;从宁远到松山约百里,其间拖延又4个月。洪承畴兵到松山之后,设立大营,以图进取。
由此可见,明朝的国力确实是因为内忧外患的恶性循环,而陷入严重的国力衰退。
……
而说了这么多,那就是无论是以那个王朝而言,它们的北边驻军永远不是一支部队,而是几十万大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