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34章 战争之路(中)

张嘉师对于商业的理解,并不是在古代很多朝代以及皇帝那样,对于商业而言采取的是一种抑制措施。

中国古代盛行重农抑商,而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在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也与不同时代的政治形势相关联。

商鞅变法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

而在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的相应记载当中,也有着重农抑商的关键描述:

宋代庆历年间,有人提议要放宽盐和茶叶专卖的禁令以及削减商人的赋税,范仲淹认为不可行。因为征收盐和茶叶税,仅仅是分掉商人的一部分利润而已,对商人征税,并没有(对商人的利益)造成多大损害。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没有减少,每年的税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向茶山盐池和商人征收,就必然要向农民收取。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的各项开支;国家的用度有了盈余,就应该先宽减对农民的税收和劳役;然后才可以考虑到商人。因此,开放私营茶叶和盐的禁令,减免商人的税收都不是眼前急办的事情。于是为商人减税的议论也就平息了。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仅不如经营土地那样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

但是张嘉师主要来自后世,对于商业的认识尽管不算清楚,甚至连皮毛都很难算得上。

但是张嘉师认为发展商业的最根本好处,不仅仅是能够从商业范畴当中收取相应的税收,更多的是商业能够让各地的物品流通,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物流”的产业链能够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在后世的物流定义当中,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受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这个时候自然没有这么多的功能,但是张嘉师很清楚,物产的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这么几个范畴在这个时代,事实上更多的也是由商人或者是官方组织来完成。

尽管这几个范畴,很多方面都不比后世严谨以及有条理,甚至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些物流方面的安排,会出现因为信息传递迟缓的混乱甚至是错误。

就好比是一支部队需要一批物资,但是因为突然发生一些事情的变故,这些物资久久没有进行运输,而这一支部队的得失成败,很大程度上会因为这样受到影响。

而从本质上而言,一支部队的后勤补给安排,同样也是物流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所以,张嘉师认为大力扶持商人,然后让物流体系能够加速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大秦帝国,很多驰道级别的道路,更多是为官方以及军方进行服务。张嘉师认为这样的情况事实上可以进行调整。因为张嘉师想要让物流体系加速发展,仅仅是凭借自己对商人的扶持,还是力所不及的。

在张嘉师原来的那个世界,有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运输便利能有效的进行物资交流,促使各行业的发展,当然,真的因为这种安排而富裕起来的人们,实际上很少。但是这样的结果,无碍于物流产业链的硬件基础的发展程度。

对于张嘉师而言,要致富先修路这一个观点,他是保持沉默的,但是他认为道路的修筑对于物流发展而言,是一个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而且物流的提升,也能够在商业,军事,政务等等方面,得到质量的提


状态提示:第434章 战争之路(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