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跟司马懿这两个在《三国演义》当中,对头戏份十分充足的存在,也被列入到《百将传》当中。
但是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在有可能连《三国志平话》都不普及的情况下,使用《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是最合适的事情。
再者,《百将传》本身就以正史的记载为主,自然不会使用民间的典故流传作为引述标准。
……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服膺儒教。
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魏武帝闻而辟之。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耀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卒不从。
又言荆州剌史胡修粗暴,南阳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
及蜀将关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胡修,傅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谕权,劝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
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魏武薨,文帝即位。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懿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
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懿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
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议,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
懿恐达速发,以书谕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恐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达得书大喜,犹豫不决。懿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援,宜观望后而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懿乃分诸将以拒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吴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首传京师。俘获万馀人。
天子访问:“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对曰:“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窥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天子并然之。
诸葛亮攻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祈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懿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ぁ⒑蠼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剌史郭淮等拒亮。张劝懿分军驻雍、秦为后镇,懿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麋。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之麦。诸将皆惧,懿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懿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进次汉阳,与亮相遇,懿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木为重围。懿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后,亮又帅众十馀万出斜谷,垒于湄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良督步骑二万,受懿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
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止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止原,将北渡渭,懿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懿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
遣将军胡遵、雍州剌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馀级,获生口千馀,降者八百馀人。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巾帼妇人之饰。懿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
(三国演义说司马懿很沉得住气,然而……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