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杆:约120厘米长,以整块芩木或橡木制成,圆柱形,直径约3厘米。
杆套:在木杆底部装上圆锥形铁套,可防止标枪竖在地上时木杆遭受磨损和腐蚀。
投掷武器:罗马军团的标枪,最大的用途当然是用来投掷,不过它的杀伤力并不太强,即使是重标枪也不像人们认为的可以一次贯穿三四个敌人。
从现存的数据来看,标枪的功用在于扰乱敌军的队型、让敌军的盾牌无法使用、运气好的话还能将敌军密集队型中层叠的盾牌钉在一起。重标枪造成敌人伤亡是附带的效果,杀死敌人其实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军团士兵掷出重型标枪后,即拔出短剑搭配方盾冲锋,以近身战打击敌人。
无论是否击中目标,软质铁杆会因遭到冲击而弯曲,可以防止敌人反掷回来,战役结束后又可以回收再加工。
由于铁枪头的设计有倒刺的特点,一旦标枪刺穿敌人的盾牌或盔甲就很难再拔出来,而即使切断木杆,几十厘米长的铁杆也成了中标人的累赘,使他无法行动,因而他就必须放弃他的防护设备。
近战长枪:到公元前一世纪,全部军团都装备加固的标枪,既可投掷,又可作长枪与敌人进行近身格斗,假如把重标枪握在手里则完全可以当作一支威力强大的近刺长矛来使用。
随着骑兵的重要性在战场上的逐渐体现,罗马兵团的标枪也逐渐衍变,在三世纪中叶,虽然标枪的各种衍生物直到拜占庭时期仍被广泛使用,但最标志性的重标枪已经没落了,步兵更多地使用类似马其顿方阵的重型长枪。
而综合而言,西方标枪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已问世。在希腊和马其顿军队中,在战斗的开始阶段,辅助部队用标枪来动摇敌人的士气,打开突破口或者骚扰其侧翼。
古罗马军队曾经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标枪,到公元前二世纪时似乎基本定了型。这种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它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长四点五英尺的铁杆插入一根四点五英尺长的木杆,其总长度约为七英尺。
为了将标枪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通常是用两个销钉。从古罗马的马略将军时起,这两个销钉中有一个是木制的,因此标枪在插入盾或人体时很容易断裂。后来,到凯撒大帝时期,在软金属杆上加了一个坚硬的铁枪尖,这样,标枪在穿透盾或人体后枪身便随之弯曲而不会断裂,不过要重新拔出则比较困难。
重标枪用单手投出,最大投射距离约六十英尺,但实际上往往没有这么远。作战时,军团士兵一齐投出,这样就可以取得最大的心理威慑效果。
为了提高命中率,有时也为了增加投射距离,因此,在重标枪的木杆上绕一根绳索,在投射的霎那间用劲一拉,使标枪旋转着向前飞去。倘若正好穿透敌人的盾,盾就失去作用,持盾的士兵只好听凭古罗马士兵冲上来用短剑砍刺。
如果重标枪的入射角为45°或45°以上,就能穿透胸铠和头盔。假如把重标枪握在手里则完全可以当作一支威力强大的近刺长矛来使用。起初,重标枪只是剑的辅助兵器,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它的作用就变得跟剑同样重要了。
古罗马军团的士兵通常都携带着这一重一轻的两种兵器。
短剑的启用和由分队组成的高度机动的军团的发展,使古罗马军团进入了作战效能最高的阶段。这种高度机动的军团取代了早期的方阵队形。
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在汉末时期也出现了标枪骑兵的部队。
马超的军阵与众不同,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防御部队,盾牌的强度和重量远超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后方是使用长枪和标枪的攻击部队.整个军团摆成一个个互相镶嵌的方阵,与中原军队常用的整体型阵型不同,马超军阵摆成以后,各部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掩护,错落有致.使曹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阵型的边缘掠杀,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同时,目标很大的骑兵还要随时遭到密集的标枪袭击.马超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主力,而是为奇袭队使用,作战时擅长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因此实战中才有一举突袭曹军指挥部,得曹跳水逃命的精彩战例.这样的军阵,正是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其他,马超军队受古罗马影响的地方还很多,比如瑕萌关之战的主将压阵徐徐退去,正是古罗马军队交替掩护撤退的绝招,马略和庞培的军队以此不止挫败过多少次蛮族的追击,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不免赞不绝口;进退之时,身为司令官的马超战斗位置总在面向敌军一侧的阵容前翼,和罗马统帅的位置相似;西凉军队的编制为部,比如韩遂部下为十部,一部约4000-5000名战士,正合古罗马一个军团的编制.以此计算,渭南之战马韩联军总人数在7-8万之间,也与历史比较相符.
那么,远隔万里,马超军团从哪里学到的古罗马军事思想和技术呢?
马超军团的特殊军事思想,和克拉苏残军在西域地区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渊源.
……
张嘉师意向的是使用木杆为主体,然后包裹生铁铁皮打磨的枪尖所制作出来的标枪。
这种标枪更多是一种比较容易让骑兵部队携带的武器,因而其长度不会太长,一般而言在五十厘米左右。
但是经过相应的测试,这种木质的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