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百章

张嘉师无法理解的是在清朝时期为何要对旗人进行这么庞大的金额支撑。

后世有一种观点虽然是比较笼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却有着一定的道理。那就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吃群体就是清代时期的旗人。

当然,满人这个范畴在当时而言并不能够指代旗人,旗人主要是指八旗制度当中的满人。这也就是换句话说,其他并不算是在八旗制度的满人,自然是无法享受这种优待。

至于为何会演变成八旗兵在清朝中后期不堪大用的这个局面,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八旗兵制度所带来的必然问题,另外一个则是在清朝中叶之后,清帝国事实上已经无力支撑旗人供养这个情况的出现。

……

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基干,采取世袭兵制,在年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旗人无需经营即可坐领清廷饷银米粮,加重了百姓负担。

旗人从此在闲事上花尽心思,于是,食王禄,唱快书,养靛颏儿,提笼架鸟,种花弄草,养鸽子斗蟋蟀,听书唱曲,泡茶馆捧戏园……等等,等等,围绕着吃喝玩乐,排遣闲暇,忙活得有型儿有派儿。

旗人是京城休闲娱乐的重要群体。八旗子弟从词面上讲,本应是个中性词,无非是指八旗的后代,但实际上却成为具有专指涵义的贬义词,指的是八旗后代中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整日耽于嬉戏的纨绔之徒、浮浪之子,好吃懒做、酒囊饭袋之辈。

曾经的八旗骁勇,在二百六十多年的安逸中,不少变成了整日提笼架鸟,斗鸡走狗的玩家,这是个历史的嘲弄。对于八旗将士实行优容政策的初衷,却导致了许多八旗后代难以自拔的荒废丧志。

八旗在清朝军队中的作用是逐渐减弱的,至清朝末期八旗已经不是主力军队,清廷依靠地方部队与列强作战和镇压农民起义。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八旗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他们辉煌过、成功过,也衰落过。但是,在三百多年间,中国的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天山南北、西南边陲、闽粤海疆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不单单是后来被人们所称的“纨绔子弟”。

八旗子弟不等于满族,简单意义上说八旗子弟是为清朝打下江山的那20万人的后裔,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维吾尔族、俄罗斯族人等。

清朝初期及中叶,当时其他民族及八旗子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辽阔的中国版图许多是由其他民族和八旗子弟共同巩固的。清代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大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当时的疆域,继承了明朝鼎盛时期的领土,东自台湾及所属的******,西至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起南海诸岛,北抵恰克图,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但也丢失了贝加尔湖、尼布楚等大片领土。

清朝后期,中国丧失了近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八旗子弟的腐朽无能。

为这一“大一统”盛世的实现,其他民族和八旗子弟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诸如顺治年间逐鹿中原、北击罗刹;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征服台湾、收复雅克萨、三征噶尔丹、安定西藏;雍正年间平定青海、平定西藏阿尔布巴之乱、西北用兵;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两征廓尔喀、强征锡伯兵西迁伊犁戍边、南征缅甸叛乱;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之乱等等。

鸦片战争以后,在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中,许多八旗子弟也同仇敌忾,无奈战斗力太弱,导致屡战屡败,与列强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

八旗子弟不仅以武功传于后世,他们崇尚先进文化善于学习的精神,也留下许多佳话。入关以前,整个满族的民族文化都比较落后,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就特别重视八旗子弟的教育。皇太极曾下令:“自今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

于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乃至部分八旗子弟,表现出了对汉文化的爱好和崇拜,开始有系统地学习和汲取。

如皇太极之兄阿巴泰,本是一介武夫,率兵打仗路过苏州,他没有像其他八旗子弟屠城杀戮抢掠金银财宝,却抢来一大批文人,留在府中教子弟读书。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宫中设立上书房,选择学问和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上书房的制度极严,曾于军机处任职的赵翼在其所著的《檐曝杂记》中写到:“本朝家法之严,既皇子读书一事,以炯绝千古。余内值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课程,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不仅皇子皇孙如此,闲散宗室和觉罗也分别安排在八旗官学、左右翼宗学、八旗觉罗学、八旗义学中学习。


状态提示:第一百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