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教主
“襄儿,怎么一个人站在门口?”大约一刻钟后,一个略显苍老的浑厚声音在孟忆襄耳边响起。
“啊?”孟忆襄回头道:“大伯,您回来了?”
“恩,襄儿,回屋吧!大伯正好有话和你说。”
孟忆襄的大伯乃是玄都观现任观主,道号玉戈,俗家之名叫做孟昭南。这玄都观历史悠久,作为茅山宗的分支,在隋朝之前便已是道门的一处风水宝地,人气极旺,只是到了唐代中后期,才渐渐开始衰败下去。
“大伯,有消息了吗?”回到屋里后孟忆襄问道。
“恩。”孟昭南坐下后道:“襄儿,上月末,我和潜伏在蜀中的左护法司马东楼联系上了,据他所言,前年年尾,田令孜和陈敬暄商议,欲将田令孜义子王建招致成都,共同对抗朝廷。王建当即从命,率麾下精兵千人与从子宗鐬等,均趋鹿头关。哪知陈敬暄复信参谋李乂之言,不和田令孜商议便私下遣人阻止王建,不准其入关。王建发怒,破关直入,迳达成都。后虽得田令孜从中调停,王建离去,却自此心生不满,夺利州为本,并自命为利州刺史,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交好。今年二月初,韦昭度和王建以及顾彦朗达成一致,已于日前合兵一处,只等朝廷批示后便会向成都进发,讨伐原西川节度使陈敬暄和田令孜,如果顺利的话,四月份便会有所分晓。”
“那可太好了,田令孜和李儇是害死父亲的两大元凶,今田令孜失势,正好借此机会,将其除去。大伯,令司马叔叔寻得时机,取那阉人之项上人头,以祭父亲在天之灵。”
孟昭南点点头道:“这事我已吩咐过东楼,让其见机行事,只要韦昭度攻破成都,那田令孜便再无退路,以东楼的武功自可乘乱将其斩杀。襄儿,长安城最近有何动静?”
孟忆襄道:“数日前,教中弟兄查探到,朝廷已经同意了韦昭度讨伐陈敬暄的计划,并任命王建担任水平军节度使,这和大伯得到的消息相吻合,看来朝廷是准备动那田令孜了。至于李儇,只知道他已经返回了长安,依旧以玩乐为主,从不出宫,还得慢慢等了。”
孟昭南想了想道:“李儇身居宫中,暂且先放一放,等击杀了田令孜后再徐徐图之。襄儿,这些事都是急不来的,那李儇毕竟是当今皇帝,自当从长计议。”
“襄儿明白。”
“好了,襄儿,这次的诗词大赛结束了吧?”
“恩,刚刚结束。”
“怎么样?”孟昭南慈祥地笑道:“襄儿对你自己钦点的状元郎可否满意?”
孟忆襄大大方方地言道:“大伯,这次的状元名叫唐无影,此人才华横溢,写诗作词的功力奇高,按照我的判断,此人的造诣应当超过了已经仙逝的温大家(温庭筠)。只是令襄儿不解的是,长安城何时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竟然超过了温大家?”孟昭南愣了一下才道:“或许这位唐公子不是长安人氏吧。”
孟忆襄摇摇头,肯定道:“不,从他的口音中可以听出,应该是地地道道的长安人。”
“长安的青年才俊中当以韦庄之子韦去枝为首,他有可能会知道一点端倪吧。明日我便去韦府走一趟,打听下此人的情况。”
“大伯,不用了。”
“为何?”
“韦去枝的弟弟韦去柳这次也参加了诗词大赛,就连他也一点不知道这唐公子的来历。”
“那就奇怪了,有如此才华却无人知晓。。。。。。”孟昭南停了停,突然问道:“襄儿,此人会不会是前来打探我教情报的奸细?”
“奸细?”孟忆襄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道:“如果唐公子是奸细,那应该是史上最具才华的奸细了。”
孟昭南听罢,也是哈哈大笑道:“襄儿,那你的感觉呢?”
孟忆襄略微回忆了一下和海无影相处的短暂时光,一本正经道:“大伯,此人之言谈并无可疑之处,以他的举止、学识及拥有五名下人来看,当是某世家子弟。我从其双目中看出,这唐公子眼神清涟,并非险恶小人。大伯,唐公子近日会将他所写的标点符号断句法交给我,到时我们再仔细探探情况。”
“恩,襄儿的阅人术得自老教主所传,大伯自是放心。只是此人要想做我家襄儿的夫婿,自当好生调查一番。”
“大伯,说啥啊?”孟忆襄终究还是脸红道。
“襄儿。虽然你是我教现任教主,可毕竟还是个小丫头,迟早都得嫁人的。你自幼心气极高,寻常男子很难入你法眼,是以大伯在离开之时坚持要举行这次诗词大赛,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找到心仪之人,老教主在仙逝前曾经说过,今年,你将会得遇有缘之人,这位贵人也是我教兴旺发达之关键,唉!当年若非老教主坚持,大伯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让你加入玄灵教的。”
“相识即缘,但愿日后还能相见。”在孟忆襄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唐无影的身影,暗道:“这就是老教主所说的有缘之人?”
孟忆襄心里一阵荡漾,定了定神道:“大伯,其实加入本教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报仇之事简单了许多,否则的话,就凭我自己和大伯两人,不是更加困难吗?”
“这的确是好处之一,但江湖险恶,人心不古,现在又处于乱世之际,让你一个女子挑起玄灵教这副重担,大伯这心里啊总觉得对不起你父亲。”
孟忆襄道:“大伯,正因为是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