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天,虽然大部分人还是保持着春捂秋冻的习惯,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到正午阳光好的时候,诸如我奶奶这样一批老太太就开始下楼行动了,在中心广场小花园闲话家常一番。【首发】
中心广场的小花园有个比较避风的凉亭,四下里砌了半人多高的砖墙,人坐在里面恰好可以挡住风,又能晒到太阳,从来都是老头老太太必占之地,一般情况下,老太太们脚小走不动,这里都被老头占领下棋了。
今天我帮奶奶占领了那个小亭子,跟5楼的张奶奶,2单元的齐奶奶,还有好几个我叫不上名字来的老太太都呼啦啦赶了过来,天气冷在家里憋了太久了,这帮老太太凑到一起去,那也是不少只鸭子啊。
我泡了一壶热茶,又去小商店买了些蛋糕之类的软点心,适合没牙老太太,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想要套奶奶他们的话。
“哎呦这大孙子,就是听话啊!”张奶奶首先夸奖了我一番,只是末了还不忘了加一句:“还是孙子守在身边好,就我那孙子,是在美国还是米国的,一年到头我都看不到个人,唉,还是守在身边好。”
可我看张奶奶那个神情,似乎有些得意洋洋。
然后是齐奶奶等老太太,全部都夸了我一遍,好像我泡壶茶就成了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一样,当然,她们也都不忘了夸奖自己的孙子孙女,那些孙子孙女似乎个个都有出息,不是这个上市公司的经理,就是国有企业的主任,要不就是自己开公司,牛奔哄哄地开宝马,最不济的也是有个超市一年赚到20万,貌似这全天下老太太的孙子辈里,就我最没出息。
幸好,我奶奶从来不跟别人比自己的孙子,她总说自个孙子自个知道,我就是她最好的孙子。
我僵硬着笑容听着老太太们的夸奖,也可能不是夸奖是讽刺,总算将所有的老太太都应付了回去,我在旁边嵌入砖墙里的木头凳子上一坐,也不走,跟各位老太太闲话家常,说着说着,我就将话题引到了那个小区去了。
“奶奶,就是隔着咱们小区往南个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已经交付了一些楼座的小区,那地方我记得那时候你说过你小时候知道那地方是个好像不太好的地,我那时候小都忘了,你再跟我说说吧。”
“哪个小区?”张奶奶问我。
我站起来给大家指了指方向,这些老太太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搞明白了我说的那个地方之后,一下子不说话了。
“怎么了?那地方真的……”我看着这帮老太太的脸色,难道真的很凶?
“小夜啊,你打听那个干什么?”齐奶奶郑重地问我:“好知道,有些东西不打听为好。”
我挠挠头,急中生智说:“我,我最近在给一个杂志社写故事,就是写那种有点恐怖,有点鬼怪的故事,这不挠破了脑袋也没想到新东西,就想起来小时候奶奶嘱咐我千万不要去那片建筑去玩去,我也听话,从来没去,可就忘了那片有什么故事了。各位奶奶,你们就跟我说说呗,我回头写到书里,绝对没有别的目的。”
“哦,原来小夜还是个作家!”有老太太恍然大悟。
作家,可不是吗,一直坐在家里的坐家。
“那地方,可不是个好地方。”我奶奶首先开腔了,再怎么说我也是她孙子,她也希望我有个正经的工作。
“小时候我不是嘱咐你不能到那边去吗,因为最初那地方有问题的时候还是我小时候的事,到你小时候,可能是年代旧了,就又出了点事,只不过那时候有电视的人家少,也没上电视,就是我们这边的居民知道了,都看好了自己的孩子,就怕瞎跑跑那里再出什么事,这样想想,那地方还真挺吓人的。”
“对啊,对啊,”张奶奶说,“要不是手头的钱不怎么够,我还真想从这个地方搬走,有时候从楼上一下子看到那片楼,想起来,都要害怕。”
一帮老太太纷纷附和。
奶奶见别的老太太还没有开口讲那块地方故事的意思,就自己先开了口。
那时候,奶奶14岁,正好赶上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这个地方连着那一片都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村子,房子外围是土地,当时人们还都靠耕种养活自己,可自然灾害来了,地里的野菜都吃光了,哪里还有粮食吃,很多人吃树皮、吃观音土,最后也没有熬过那几年去。
那时候奶奶14岁虽然可以议亲了,但当时饭都吃不饱,谁家有闲钱下聘娶媳妇?奶奶也整天饿的脸色蜡黄,到处去踅摸能不能在哪里找点吃的,家里就她一个女儿,父母和奶奶爷爷那时候都在,也都饿的奄奄一息的。
那时候有生产队,白天奶奶跟着父母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就到处去找吃的,生产队干完活发的那点东西根本就填不饱肚子。
每天干完活出来之后,奶奶就和一批跟她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游荡,到地里再刨两下看看还有没有漏掉的东西,到荒草里挖可以吃的野菜,甚至是逮老鼠,抠老鼠洞,他们一帮少年人天天为了一点吃的,累的四肢都要断了。
有一次,就在那片地方,他们晚上又游荡的时候,男孩女孩都是彼此分开的。几个女孩走着走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特别香的肉汤的气味,她们饿的眼睛都发绿了,别说肉汤了,连粮食都没得吃,天天吃一点地瓜汤,人都要变地瓜了。
几个女孩一下子有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