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民国土豪>第215章 扎门乌德防线的逐渐沦陷!

呜……

扯着长长的火车进入隧道般的轰鸣声,几发大口径炮弹砸在了在广西军队数次进攻中伫立不倒的苏联阵地上。

轰!轰!轰!

数个巨大的,如同鱼塘一般的弹坑出现在了苏联人坚固的由明碉暗堡构成的防线一带,而炮弹落点附近的苏联守军绝对没有幸存者,因为趁机冲上来广西喷火坦克用上千度的高温验证了人类是无法在这样的温度下生存这一点,而随后在一旁打掩护,被临时安装了大型金属推土刀的重型坦克又好心的用水泥封堵住了还在冒烟的射击孔,为了不让大火冲破碉堡的各个薄弱点,跟进的工程车辆还用水泥在大门、射击孔上厚厚的糊上一层。

在这样多番的动作之下,参与进攻的广西军队终于能够放心大胆的宣称,这里没有苏联的幸存者了。

“嘶……”

一帮围观的蒙古士兵一口凉气差点抽干了阵地上的氧气。被苏联人各种不公平待遇搞得兵无战心的蒙古人躲在附近阵地上看似猛烈开火,乒乒乓乓的打得煞是热闹,其实不是发射着光听响没弹头的空包弹,就是枪口抬高三寸的无用功。这些开始划水的蒙古兵真正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被广西军队重点照顾的苏联人阵地上。

在攻击三次无果,而且不但丢下了二三十条人命,还有两辆坦克被反坦克地雷或者预先埋设的炸药包摧毁,而那些装甲薄弱得多的步兵战车也被暗堡中的反坦克炮摧毁数辆,广西军队的攻势为之一顿。

就在旁观的蒙古兵以为这些被蒙古政委宣传为没了飞机大炮就不会打仗的广西少爷兵们会换上另一支损失不大的部队再次发动攻击的时候。这个吃了大亏的广西步兵连却飞快的在守军的炮击死角架设起了电台,呼叫来了列车炮的支援,手笔之大不要说见识不多的蒙古大兵,就连有极大的决心坚守下去的,见识过一战德国人那精准而又密集的炮火攻击的苏联团长都被吓呆了,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这个在苏联防线上绝对算不上处于最为关键地带的碉堡群会被列车炮这样的大杀器给盯上。

在桂系攻击方向的这些处于划水中的蒙古兵还只是被广西军队的火力给吓了一跳,而‘幸运’的被熊孩子死皮赖脸的在白大长官手中抠出的防线上,那些同样在划水的蒙古士兵却在万分的感觉长生天的庇护,他们居然能够不用面对那些被打出机枪节奏的炮火轰击。

被原时空苏联的西方81军演,美国的海湾战争以及土鳖在老山轮战中的火力倾泄所震撼的张逸在有了金手指之后对火力的密度以及威力有着着魔一般的迷恋,这一次面对这苏联人精心构筑的坚固工事,在旅顺没有完全放开手脚的熊孩子这一次露出了他手下陆军的恐怖爪牙……

在划水旁观的蒙古士兵那麻木不仁却又带着逃出生天的庆幸的目光中,被张逸寄予厚望的张家军部队开始进攻了……

30分钟炮火准备,向纵深延伸两公里,随后再次将目标转移到阵地上炮火播放一次‘经济半小时’。暂停十分钟,炮火又一次准备半个钟头;在让攻击部队精神振奋而防御部队陷入慌张错乱境地的冲锋号猛地响起,早已准备好的重型坦克不失时机的冲出了隐蔽阵地,准备开始冲锋陷阵;攻击阵地上步兵所属的掩护机枪和迫击炮也开始打响,步兵隐隐约约的出现在了坦克的后方,阵地两翼也出现了装甲输送车。

紧张万分的苏联士兵被同样紧张的军官们踹着屁股冲上了阵地,反坦克火炮、轻重机枪、迫击炮以及小口径山炮野炮也在各自的发射阵地上展开,准备迎接广西攻击部队那肯定是雷霆万钧的攻势。

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张逸私人军队表现的时候,这些进攻气势轰轰烈烈的家伙们突然玩了一把就地隐蔽,已经又一次延伸的炮火再度砸在了苏联人的阵地上,根据蒙古守军的观察,似乎还多了十几二十门的大口径火炮在开火,而这一次的时间是——一个小时。

当这一次的炮火准备刚刚开始延伸的时候,在炮击中就启动缓缓压上的张家军重型坦克身后闪出了一票步兵战车,跟着开始延伸的炮弹落点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完成了冲上阵地,放出步兵,并且还做好了火力压制苏联人后续部队反冲锋的准备。阵地,就此易手,只留下了一地不知道是被张家军疯狂火力还是如此之短的时间之内就占领了苏联人坚固阵地的惊人速度惊掉的下巴眼镜,这里边不但有一路划水过来的蒙古大兵,还有老共那边过来观摩现代化战争的战地观测员的眼镜下巴。

“要是我们红军有了这些装备的话,绝对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一个明显是记录员,身上没有半点战争气息的眼镜兄口气中带着浓浓的酸味说道。

“不行的,如果他们真的把这些家伙事全部交给咱们,那么就算是全体红军一起上都不一定玩得转这些玩意儿!”在长征中崭露头角,在印度战役中一鸣惊人的李云龙作为陈赓手下最能打的家伙,死皮赖脸的硬是在陈赓身边混了一个观察员的名额,准备仔细看看被中华媒体吹得神乎其神的广西军队。(河蟹、河蟹,实在是不敢乱添真实人物了,见谅)

在印度好好的见识了一番资本主义军工的李云龙可不是那种少见多怪的土鳖,这些老共的战将们虽然读书很少,识字不多,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是进入部队成为领导后才学会的。但是身为实战派的他们不但战场嗅


状态提示:第215章 扎门乌德防线的逐渐沦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