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醉龙图>204.第204章 步兵对阵乌桓铁骑

在见到或听到陷阵营的作战方式和战斗能力后,赵煜一时兴起,又编制了一支军队,与陷阵营相辅相成,陷阵营为主攻,而这支部队为主防,后命名于特种兵。

赵煜的这支特种兵与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大不相同,这支东汉时期的特种兵主要是为了保护、辅助陷阵营。按照赵煜的打算,由赵云负责统领幽州的白马义从作为冲锋陷阵的骑兵部队,高顺的陷阵营依旧负责破阵杀敌,阻扰敌军重组,而特种兵则是跟随陷阵营身后,负责保护工作。

起初高顺对此大为不解,就连荀彧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话费巨资打造这一支新部队,可是在听了赵煜的分析后,也都相继认同了。

赵煜的解释是这样的:骑兵只适合中成距离冲锋陷阵,破阵而用,一旦冲锋阵势一过,骑兵就将陷入被包围的危险。在混战之中,骑兵近距离作战是十分醒目的目标也是十分危险的,也因此骑兵一波两次来回冲锋后,就只用来做追击敌军而用。

真正杀敌的是跟随在骑兵团之后的陷阵营,可是在厉害的军士,体力也是有限的。陷阵营号称是幽州精锐,上阵斩杀敌军几近闻名,可是一旦爆发力过后,将会变得疲乏,若是敌军反扑,陷阵营的将士就难以安全撤出,甚至将面对敌人的反围剿。所以这时候特种兵的作用就能显示出来,就是为了接应陷阵营一起撤退,减少陷阵营伤亡的作战部队。

单纯就装扮而言,陷阵营的将士多以长枪和匕首为主要兵械,而特种兵则是多以长刀和盾为组合,两军在赵煜布置的演练演戏下相互相辅。不管是战斗力还是生存力都提高了数倍,有了特种兵的加入,陷阵营的军士在投入扑杀时也不用在担心后续撤退。则全身心的投入斩杀敌军当中,不用留下丝毫余力,因此将杀伤力和战斗力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其实在这方面很多人以为特种兵只是用来保护人,所以战斗能力不强,导致最初很少有人愿意加入特种兵的队伍。

后来在赵煜的一番演讲后,特种兵的队伍瞬间火爆起来,甚至就连特种兵的军士们都以加入特种兵比加入陷阵营更为骄傲。就赵煜的话来讲,杀人很简单,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你只要给他一把刀,都可以杀人,但是救人很难,当你身边的战友面对敌军的扑杀时,你要全力的把他安全的救下来,绝对要难过上阵杀敌,所以特种兵的任务绝不比陷阵营的任务小,甚至要远比陷阵营的功劳还大。

后来赵煜又下了一条规定,当陷阵营与特种兵同时投入战斗时,就一百名陷阵营和一百名特种兵来将。凡是存活下来的陷阵营将士数量越多,则特种兵的功劳就越大,也因为如此,典韦才死活拉着赵煜,抢下了这特种兵领兵一职。白马义从也就是现在的白虎骑统军是赵云,陷阵营的统军是高顺,特种兵的统军则是典韦,而赵煜则是三军总指挥。

今次赵虎将一万陷阵营与一万特种兵同时安排在战场上,陷阵营在前,特种兵在后,排列成两个相通的方阵,赵虎一行人则策马站立在队伍的前段。

这样的排军,着实让乌桓将士一阵惊讶,要说陷阵营和特种兵的装束和整军所透露出的战意,确实有些看透。不过令乌桓人不解的是,这领军的人是不是脑子秀逗了,就算这些步兵在精锐,哪里有人会用步兵对抗骑兵的,而且还敢在城外列阵对阵,这要是传出去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的。

乌桓一族今次几欲进攻幽州,也早得知幽州一方各个军士已经开始严加布置,几欲抵抗,可是在看到那些步兵后,三万乌桓铁骑们也有所害怕。生怕这些汉人会使出什么诡计来,特意派遣哨兵在城外两侧搜索伏兵,可是一连数番哨兵都汇报一样的数据,就是阳乐城外两侧几十里处都没有一点伏兵的迹象。

别说是伏兵了,就连个人影都没见,也因此乌桓一族认定今次领军的人不懂得作战。再次看到那两万步兵后,都露出了轻蔑的笑意,更多的人则露出了一副胜利的嘴脸,浑身上下的杀意也早以消散。

乌桓长年生活在草原,平日都是以天地为席生活,生活多有惬意,但是长年在外颠簸,风吹日晒的生活使得乌桓一族的生活习性很差,很多生活方面的物资和追求都无法得以保全。

平时多以抢掠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基于之前侵略幽州被公孙瓒率兵狠狠地教训了之后,便一直不敢再犯。后来得知公孙瓒被杀,之前的白马义从也被一个叫赵煜的青年给重新整编没有了,故此乌桓一族才再次蠢蠢欲动,试图侵占幽州。

一来是为了改善族人的生活,二来就是一雪当年的耻痕。此处进军亦是乌桓首领单于蹋顿,若说乌桓此番企图进军幽州抢掠,赵虎并不觉得有什么,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蹋顿率兵侵略也是为了族人的生活。

但对于幽州来说则是一场灾难,倘若能够找出一个合适又合理的解决办法,那万事就安了。看着这乌桓铁骑的强大,每人胯下的战马都如此精壮彪悍,赵虎竟然有了一丝隐忍之心,假如能够将其聘为己用,那该多好。要知道幽州的白虎骑虽然精锐,但是数量有限,原因就是因为幽州急缺优良战马。

两军相互列阵完毕,间隔数百米间距,三万乌桓铁骑中一大将模样的人物策马走出,手持大刀指着对面的赵虎等人道:“对面的诸位有谁能出来与吾对话?”

听到这话的意思,赵虎等人相


状态提示:204.第204章 步兵对阵乌桓铁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