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黑闼亲自领着五万精兵来到城外与李世民会合,并将带兵主将高阳引荐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看就是一怔,这哪是汉东军呀?汉人跟高丽人自然不同,其装束也不同,全是清一色的甲衣骑士。别看李世民年纪轻轻,但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来了,眼前这五万人马全是高丽的兵将,就连带兵主将高阳也不例外,聪明的他很快就明白了:哦,我说呢,刘黑闼怎么这么豪爽大方呢,原来他在跟本王玩这一招!
高句丽现在跟突厥人走得很近,不用问,这是刘黑闼通过突厥人向高句丽借的兵马。刘黑闼不出一兵一卒,让本王、突厥和高句丽人替他谋划打仗,他坐享其成,这不是把突厥人、高句丽人和本王都耍了吗?合着你在这里高高在上当你的皇帝,我们这些人全是你的马前卒,你这如意算盘打得可真美呀!
李世民想明白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也没生气,继而高兴起来,本王正瞌睡呢,你塞个枕头过来,好吧,既然你不仁,也休怪本王不义!此时,李世民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应对刘黑闼的策略。
这时高阳给李世民见礼,李世民赞扬了他几句,然后将这五万兵马与自己的十万人马合在一处,编成了李刘联军,李世民自任联军统帅,还当着刘黑闼的面任命高阳为副统帅。李世民和刘黑闼还将准备好的联军大旗升起了几面,以示隆重。
仪式举行完以后,刘黑闼高高兴兴地领着人马回城了。
李世民一声令下,十五万人马开拔了。但大军行至幽州南部五十余里处,李世民突然命令队伍停下,让大将罗艺和史大义领兵两万在原地徘徊,掩人耳目,并盯紧幽州的刘黑闼,然后他带着主力调头北上,直奔燕州(即现在的沽源县一带)而来。
高阳不明白,追上李世民的战马问:“大帅,我们征伐杨勇,应该南下才是,您怎么挥师北上呀?这不是南辕北辙?”他的疑问也是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的疑惑,只是没敢多问而已。
李世民正色道:“高帅,本帅已经得报,突厥人亡我之心不死,在燕州北部的白河口屯兵,有不轨之心。犯我大唐,虽远必诛。我们须先扫清后方的障碍,再伐杨勇不迟,否则,后院起火我军就陷入迥境了。本帅正要找机会跟你商议此事呢。”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一听就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暗中赞叹李世民机敏过人。
高阳听完了将信将疑,暗道,真的假的?这么说我们这是要去跟突厥干仗了?可是这怎么可以?我们高丽国跟突厥是友好之邦,李刘联军的成立还是突厥人从中撮合,现在居然要对他们用兵?刘黑闼知道不知道?不行,这事太大了,可是又不能不听军令,本帅须得向我们国王陛下请示一下才成。
打定主意后,高阳佯装吃惊,然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和服从。然后在行军途中,他悄悄地写了封密信,派心腹之人往高句丽国送去。
高阳自以做得很机密,但他不知道,他的信人出营不久便被李世民的人暗中给宰了,并把密信截获偷偷地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完后,不动声色地将信收好,佯装不知,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数日后,李世民的部队开到了燕州。从幽州到燕州接近五百里,这些天可把高阳给急坏了,他一共写了三次密信,令心腹之人骑快马送往高句丽,并叮嘱他们亲手交给他们的国王陛下高元,可是这么多天了,他尊贵的陛下高元一点指示也没有。
这已经到燕州了,马上就要与突厥人开兵见仗了,可是他的几个送信人简直如泥牛沉海,一个都没有回音。高阳火急火燎的,但在李世民面前还不敢表现出来。
聪明的李世民已经洞察出了高阳的内心,军队一进燕州就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但这可不是商议军情,征求大家的意见,而是直接分兵派将,对突厥用兵。
李世民的第一支令就派到了高阳的头上:“高帅,出燕州再往北不足百里就是白河口,突厥大军的军营就安在那里,小王素闻贵邦的骑兵如疾风闪电,无人匹敌,你辛苦一趟,带着你的五万人马突袭突厥大营,若能擒住他们的汉王或都督、平璋,就立下了不世之功。”
高阳听了一咧嘴,李世民的话软中带硬,表面上是商议的口吻,实际就是命令,而且还带有浓厚的恭维意味儿,这是地地道道的糖衣炮弹。
“啊……遵命。只是大帅,有把握吗?突厥兵将以悍勇著称,善骑射,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军情不会有误吧,他们在白河口一带有多少兵将?”高阳一犹豫,找了个借口道。
“高帅只管放心,军情千真万确,他们人不多,仅两万人马,而且本帅要三路用兵,你们的速度快是第一路,还有左右两路人马随就到,支援你们,这次让这些突厥鞑子插翅难飞。”李世民胸有成竹,说着,咬了咬牙。
“好,大帅运筹帷幄,末将领命。”高阳嘴上答应着,但心里叫苦不迭,又不得不赞叹李世民获得军情的能力,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长孙无忌、李元霸?”
“末将在。在!二哥,让小弟何干?”西府赵王李元霸早就不耐烦了,终于叫到自己了,高兴地大喝一声,和长孙无忌躬手向李世民施礼。
“本帅给你们精兵两万,以长孙无忌为主,元霸为副,你们出燕州从左路杀奔白河口,支援高帅。不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