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想来想去,也没想出应该投奔谁,后来他就决定就地遣散这些人马,愿跟着自己干的或占山为王,或守护一方百姓,遇到真正的明主再去投奔不迟,如果没有志同道合者,他宁愿隐居乡里,以待时机。
打定注意后,他让队伍停下,手下将士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苏定方把千人长以上的带兵官召集到自己马前,开诚布公地跟他们谈了一次。
当着这百十名将官的面,苏定方就把窦建德的真面目给揭开了,这些都是事实,并非苏定方胡编乱造,很多将士都看到了。因此当苏定方最后又说出自己的打算时,这些人惊愕之余都面面相觑,最后有胆大者一挑头,纷纷赞同追随苏定方,不再为窦建德卖命。
苏定方心中高兴,但他头脑很清醒,十万人马不可能都追随自己,这百十名带兵官也代表不了十万将士的愿意,就这百十名将官中,肯定也有窦建德的亲信,肯定也有口是心非者,只不过当着自己的面不敢言语罢了。
于是对于大家的异口同声,苏定方淡然一笑道:“苏某谢谢各位的信任和支持,但是更尊重各位的选择,绝不强求任何人。如果你们当中有其他想法的,大家尽可离去,苏某一定不加干涉。苏某不敢称君子,但‘言而有信’四个字还是能做到的,大家不必当着我的面表态,而暗地里阳奉阴违,现在你们就回到营中,对你们的下属传达苏某的这一精神。”
这下果然有人开始行动了,有的表示要脱了军装回家种地,有要回家照料家小,各找各的理由和借口离开苏定方的大营,当然有不少将士偷偷去给窦建德送信的,苏定方对这些人不闻不问,就信守诺言,想留下的就留下,不愿留下的就离开,坚决不强求一兵一卒。
最后,只剩下不足五分一,十万人马只有一万多将士愿意继续追随自己。
苏定方既没嫌少也没生气,他当然知道大多数将士都选择离开的原因,那就是窦建德势力很大,有的放不下功名利禄,仍然愿意追随窦建德,有的则是怕日后深受其害不敢和窦建德彻底决裂,有的则是厌倦了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真想回家做个小老百姓,说白了他们这些人对年轻的小将苏定方还是缺乏足够的信心。
但剩下的这一万多人无疑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者。苏定方带着他们准备暂时先占山为王,找个地方先安定下来再说,因此他们改道西行。路上一个怪现象引起了苏定方的注意,那就是有不少难民都行色匆匆地赶往往洺州或魏郡方向。
苏定方在马上思忖道,洺州和魏郡是杨勇的地盘,这些地方都是一线战场,难民挥就应该躲避战乱,到没有战事的地方去,以求自保,可是他们因何反其道而行之?
为了摸清原因,苏定方让队伍停在一片树林中隐蔽起来,他带着几个亲随脱了甲衣,弃了刀枪和战马,也扮作难民的模样,混入逃难的老百之中探听口风。
跟这些百姓混得脸熟之后,他询问了一些男女老少,结果这些老百姓的回答令苏定方瞠目结舌!
这些难民都是慕名投奔杨勇的!苏定方再深问下去,难民的回答都是出奇的一致:“义勇逍遥王军纪严明,从不欺压良善,还经常赈济百姓,连死对头窦建德等将士的家属都不加害,这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只有到了他的地盘,俺们才能活命。”
“杨勇是明主?这……可能吗?”苏定方简直难以置信,但这么多难民的话不容他质疑。他甚至想过,这些难民是不是李靖和杨勇的将士装扮的或收买的,但一连几日的访查,无数难民的众口一词和民心所向,令他认识到自己想法的荒唐。
回到自己的队伍中,苏定方就改变了想法,看来义勇逍遥王名符其实呀!既然明主近在咫尺,何不相投?但投奔的方式和时机等细节问题,得和将士们商量斟酌后再做行动,不然的话,义勇王要不相信我等、不予收留怎么办?
想到此,苏定义方把这一万多人马拉到了刑台北部的山林中,派出探马打探两军的战况,等待时机。
镜头再回到洺水河畔。杨勇对窦建德的大军不弃不离,坚持不开战的原则,就在洺水流域连拖带耗一下子就过了五六天,此时窦建德的四十万大军锐气消减,身心疲软。
杨勇近在咫尺却打不着,派出去攻打洺州的人马也没有消息,窦建德连着急带上火。
正在这时,一些人马陆陆续续地跑回来了,这些将士面带惊慌之色,见到了窦建德跪倒就磕头,窦建德心里一紧,一股不详之兆涌上心头,莫非苏将军兵败了?
这些将士的回答,令窦建德差点吐血。苏定方竟然叛变了自己,自己派出攻取洺州的十万人马中途被他遣散了,这比着实比兵败更气人!
窦建德脸色铁青地盯着这些人,又不时扫一眼身边最得力的大将高雅贤。
高雅贤深感震惊,震惊之余他脸一红赶紧跪下请罪。因为这个主意是他给窦建德出的,人也是他举荐的,如今苏定方倒戈了,他当然难辞其咎。更要命的是,苏定方还是他的义子。
高雅贤跪倒请罪后,看到窦建德无动于衷,脸色十分难看,高雅赶紧往上磕头红着脸道:“这个逆子一定是被猪油蒙了心了,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王爷不必着心,属下愿领一支人马将这个畜牲的脑袋提到王爷面前谢罪。如若不成,甘当军令。”这个时候,高雅贤除了大义灭亲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