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科幻未来>替明>585 时来运转

张凤翼打得算盘也还可以,如果崇祯皇帝准他所奏的话,那选拔忠良之后前去榆林学习操炮之术的事就不用他负责了。

而他作为堂堂兵部尚书去地方,那权威自然就大了。且孙传庭是他所举荐,于公于私都得听他的话,事情就容易摆平。

但不是虚职的兵部尚书要离开京师,这事可真少见。内阁首辅周延儒首先就不同意,要是张凤翼撂摊子,崇祯皇帝还不把那事让内阁去督办。

于是,他马上搬出自己的理由,说兵部尚书去地方解决纠纷是小题大做了;而且这事说句公道话,孙传庭也是站在理之上,只是做事方式不对而已。朝廷下旨训斥孙传庭,让他以后不得再犯,这样就差不多了,毕竟流贼还要考孙传庭去统筹围剿。

崇祯皇帝的心思其实并不在这,他也认为兵部尚书去地方有点小题大做。刚才那么问,只是要想为难张凤翼出下心中的那股气而已。因此,他听周延儒说得有理,便准奏了。

而后,他的重心便又转到对虏战事上。孙承宗在奏章上还诉苦,说严寒来临,如果朝廷的后勤不做好,怕会危及抚宁战事。

对于后勤这块,可以说是崇祯朝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这种事情存在不是一天二天了,要是讨论讨论就能马上解决,那就不是事儿了。讨论的最后结果,就是再议,也只能如此了。

烦心的事永远没完,兵仗局那边仿制轰天神炮,不知道哪里没搞好,炸药包没有被弹射出去,直接在炮膛里引爆了。幸好试验的时候都躲着,才没有人员伤亡。

可有了这么一个事故,不少人对仿制的准确性就打了个折扣。虽然还在继续仿制,可热情却降了好多。

每隔几日。孙承宗那边就上奏章催后勤了,催得崇祯皇帝和内阁都烦。可所谓坏事连连也不是随便说的,又是一道河南巡抚告孙传庭的奏章到了御前。

之前是没有弄出人命,所以周延儒才有说法。崇祯皇帝也才会同意。可这一回,孙传庭竟然斩了一个副将。理由就是这位副将纵容手下杀良冒功,且多次不听从他这个总督的号令,延误军机。

可这个副将其实不是直接归孙传庭管,而是河南巡抚的下属。没有知会一声,直接就砍了。

这下好了,朝廷上本来就烦心事多着,这孙传庭竟然不省心,还要添乱,不少人就有拿下他的心思了。

但孙传庭的去留,其实涉及到兵部尚书张凤翼的这一边。他们自然是想保了,就从军法这角度开始争辩。

双方正辩论了几天,忽然孙传庭的捷报到了,说在河南驻马店附近围歼了马回回、闯塌天等三支流贼。共计三万余人。其余流贼闻风而逃,官军所向披靡,预计能进一步压缩流贼的活动空间。大概再要三个月时间,肯定能还中原一个太平。

当然了,捷报中也提了,要达成这样的战果,事权必须统一,各地巡抚不得对总督军令阴奉阳违,军需后勤不得短缺才行。

张凤翼听到这消息后,算是松了口气。这孙传庭还是有本事的。总算是拿出了点像样的成绩。

崇祯皇帝看了奏章后,对孙传庭的印象也稍微改观了点。心中算是认可了张凤翼对孙传庭的评价,脾气有点臭,处理人事有点粗暴。但指挥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

既然如此,之前想撤掉孙传庭的想法便没有了。在经过商量后,下旨嘉奖,并令孙传庭再接再厉,争取再短一点时间把流贼灭了。特别是要把那个挖皇陵的李自成给抓到京师来千刀万剐。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保佑,这事刚过。孙承宗那边急报,说建虏派人求和了。

崇祯皇帝和内阁几位大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建虏竟然求和了?

说真的,和建虏这么耗下去,崇祯皇帝和内阁这边光是想勤王军后勤的事情,就不知道瞅白了多少头发。这建虏要是求和了,那大明不是可以喘口气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周延儒马上抓到机会,开口拍起马屁来,“全赖陛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方有今日的捷报连连,大明中兴可望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中兴可望!”其他臣子一听周延儒先派了马屁,连忙争先恐后的跟风。反正花花轿子人抬人,让陛下高兴高兴,何尝不是做臣子的义务。

崇祯皇帝难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底下的众位臣子道:“建虏说他们没有粮食过冬,才无奈和我大明一直这么打着。如果我们作为****上国能赐一点过冬粮食给他们的话,就摆战不打。诸位臣工,尔等对此有何看法?”

周延儒作为内阁首辅,自然第一个开口表态道:“陛下,以臣愚见,就依孙阁老的意思,摆战不打。如此抚宁一线便能趁着这个机会修筑围墙,把山海关围起来,同时也能让朝廷喘口气,还可以抽调精锐的勤王军南下,越早灭了流贼越好。”

崇祯皇帝点点头,再打下去,是真的吃不消了。他转头看向兵部尚书道:“张卿,你以为呢?”

“臣有点担心,建虏只是言其兵不出山海关半步,会不会其中有诈?”张凤翼谨小慎微,从自己角度考虑道。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马上表态,转头看向底下的还有一人道:“温卿,你一向稳重,不知对此有何看法?”

被点名的温体仁,平时独来独往,如同孤臣一个。崇祯皇帝看在眼里,心中还是比较信赖的,


状态提示:585 时来运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