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谨心情沉重的回到住宅,看到宅前一匹健马稳稳停住,心知来了客人,推开院门便问正在门房处打盹的张章:“门外的马是谁的?”
张章连忙抖擞精神道:“公子,高顺将军前来拜谒,某已引他到了厅堂,荆妻也给高顺将军斟上了茶盅,请他安坐,已久侯公子多时。”
高谨点点头,进了厅堂,果然看到高顺,高顺见高谨到了,放下到嘴的茶盅过来道:“顺久侯多时矣,原本要到治所去寻,却又怕你有繁忙的公务,不便相扰。”
高谨笑了起来:“令高大哥久等,实在抱歉。”
二人坐下,高顺道:“现在还未问及高兄弟的表字。”
高谨微微一笑,这笑容之间,脑袋已飞快的运转起来:“在下表字伯鸾,倒是忘了向高大哥提起。”
伯鸾的字义是隐逸不仕之人,高谨只记得有一位祖师爷为了明志而取了一个这样的字号,师父还特意提起过这位祖师爷的趣闻,高谨信手拈来,一是情急,二是他现在的处境恐怕与那位祖师爷颇有相似,明明不愿置身在俗世,向往田园生活,却不得不卷入是非之中。
高顺点了点头,将高谨的表字记下,又道:“听闻今日治军治所拿捕了几个军卒?”
高谨点点头,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将今日的事俱都和高顺说了。
高顺皱着眉,忍不住道:“那些泰山贼实在可恨,既附从了吕将军,却如此目无纲纪,眼下曹军攻城日急,也不见他们有退敌良方……哎……”高顺重重叹了口气,显然对那些人没有多少好感,只不过憎恶归憎恶,高顺却是个心细如丝的人,转而道:“那些泰山贼俱是睚眦必报之人,伯鸾切记谨慎。至于那些犯事的军卒,既已惩戒,就将他们放回去罢,凡事得留一线,才是长久之道。”
高谨道:“非是我得理不饶人,只是今次轻易饶了他们,不知有多少人又遭无妄之灾。更何况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吕将军许我长史之职,我也没有苟全退缩的道理。”
高顺眉头舒展,道:“好一个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伯鸾能如此作想,顺岂能坐视,他日若是泰山贼要找伯鸾麻烦,大可使人报我,由我出面,看他们能将伯鸾如何。”
高谨道:“其实正有一件事要请高大哥帮衬。治军治所名不符实,下属差役大多是老弱病残,要整饬军纪,凭这些人是不成的。我虽想有所作为,奈何却没有三头六臂,事事不能兼顾,高大哥能否调拨一些军士,编入治军治所?”
高谨一脸期盼的望着高顺,高顺略为犹豫,若是别人,恐怕这个请求早就答应了,更何况方才高顺有言在先,只是高顺的陷阵营却大是不同,陷阵营的军士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纪律严明,悍不畏死,统共也不过七百人,调拨出一个高顺都肉痛不已,更何况是‘一些’。
犹豫再三,高顺才开了口:“伯鸾既开了口,我便应下了。”他最后一段话说得很重,显然是下了决心才肯割爱。
高谨大喜,连忙称谢。
高顺与高谨闲谈了几句,道:“伯鸾可知侯成将军的事吗?”
高谨问:“请高大哥赐教。”
高顺道:“昨日他的养马人盗了他的马匹欲出城献于刘备,及时被他带着健卒索回,便命人酿得五六斛酒请众将去会饮,想必到时候也有你的份,现在城内众将已跃跃欲试,巴不得立即等到明日的晚宴呢,他们俱都是好酒之人,正好一醉方休。”
高谨笑了笑,脑海中却浮现出一丝异样,这种异样很奇特,似乎有某种与高顺话语中相若的记忆,可是到底是什么,他一时又想不真切,只好作罢。
“想必高大哥也跃跃欲试。”高谨故意调笑。
高顺正色道:“我不好酒的,平日滴酒不沾。”
高谨想不到这魁梧军汉竟滴酒不沾,莞尔一笑。高顺望了高谨一眼,道:“明日夜里吕将军也要出席酒筵,那时伯鸾可否向吕将军提起昨日我向你说的事,眼下汛期将至,若再不将粮草运往高地,悔之晚矣。”
高谨见高顺如此急迫,心里便生了一些疑心,城中这么多将军,为什么要自己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去向吕布说项,可是看到高顺满是诚挚,便不疑有他,连忙道:“明夜若觑见机会,高谨必向吕将军陈情。”
“如此甚好。”高顺松了口气。
二人又说了会话,高顺也是健谈之人,兴致盎然的说起自己的箭法,又约同若是曹兵退了,要与高谨一道出城行猎。说起箭术,高谨倒是想起了什么,身处在这乱世,谁都没有安全感,因此现在的风气都好习武,能学得一分本事就是一分,将来若是遇到危险也可保命。
高谨不能免俗,眼下城外有曹军,城内又得罪了泰山军,处处都要防人暗算,箭术他是不熟的,若是从头学起恐怕也已经迟了,倒是令他想起了一项峨嵋派的绝技。
张章携着妻子过来端上了饭食,高谨亦笑嘻嘻的留高顺在宅邸吃饭,高顺大咧咧的道:“伯鸾相请,哪有不应的道理。”等到张章二人布置好一切,二人相对跪坐,一边进食,一边谈及各种趣闻,高谨对这个时代尚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听高顺说起风土人情,倒是从中受益了不少。
到了夜半,高顺才起身告辞,笑哈哈的道:“明日我再来找你,你我一同赴宴。”
高谨将高顺送出宅外,目送高顺上了马,在月色下拖着长长的清影渐行渐远,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