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完成其本身的第一反应时间射击,那受过高度专业训练的特战小组成员呢?
一般而言,第一反应时间所射出的第一发,其命中率通常在四成以下,而特战部队
的要求是快速而精准的消灭敌人,因此为了这个要求,各特战部队在英雄所见略同
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发展出极为相近的各快速且精准的战斗射击法,其中包括了
本能射击法、反应射击法与突击射击法。
本能射击法与标准的伟佛射击法相当的相近,一样是以双眼全开的战斗搜寻模式行
进,但在行进时,持枪的手腕自然放松垂下,但手臂则以平举或与心脏同高的水平
线前伸与视线成一直线,照门则维持於视线水平略下的位置,移动与上下搜寻时。
视线、手臂与枪支全都一起移动,而且将枪枝与手臂保持於水平线略低的下方,如
此的用意有二,一来不会妨碍搜索的视界,二来将枪支置於较下方的位置则在射击
时所可能击中的则是身体的部位,较头肩部份来得大,更易击中,即使击中的是非
致命性位置,但也可使敌暂时丧失行动或攻击能力,了不起再补上一枪不就得了;
使用本能射击法时,枪口平时约以45°角下垂,在遭遇情况时,由於人体的肌肉会
收缩,会使手腕与手掌部位自然用力,进而抬起枪管呈水平状态,而此时由於手臂
仍呈现原先的水平,因此整体的水平射线不会变,而且由於视线与照门一直保持一
直线,照门所对着的位置,也将因枪管抬起水平射击而成为弹着点,亦即,若以本
能射击法行进时,照门对到了某人左胸前口袋所插的钢笔,而立即举枪射击的话。
那射中的可能就是他的心脏,如果是对到了他的眼睛或鼻子的话,那这位大哥在葬
礼上的脸色可能就不太好看了。本能射击法的最大好处是在操作过程间,肌肉不会
因过份紧张而僵硬,进而影向了身体的灵活性,在未知敌情地区进行长时间搜索时
,较不易感到疲累,而在遭遇状况时仍能保持射击的精准与速度,其最大的缺点。
使用此种射击法时,手臂的肌力、耐力与稳定性要有相当的火候,否则不易表现出
本射击法应有的水准。
反应射击法的源起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一位巡佐在一次行动中因受伤倒地而被迫发
展出来的,也有另一说法是因为电影的宣传,但笔者则偏向於相信起於牛仔所流行
的快速射击,这种原先流行於牛仔间的射击游戏是由参加者手掌向上,平托起一只
酒杯,手臂前臂与上大臂呈垂直,参加者以快速收回手臂使酒杯自然落下(不得上抛
,否则成积不算)在酒杯落地前,掏枪、瞄准、射击,以命中率及速度作为评分的标
准,而由於酒杯落下的速度实在太快,几乎是在掏枪的同时便立即射击了,瞄准的
时间几为零,完全依直觉反应来决定开枪的时机与方向、角度,其最大的特色就是
在射击时,枪面呈水平,而非一般的垂直状态,只不牛仔们的角度是掌心向上,而
现代反应射击大都是掌心向下,这是因为掌心向下持枪时,上节套部份会位於身体
内侧,较为接近人类眼睛的自然视线,相对的命中率也会提高;而反应射击法操作
方法是这样的:手臂平伸或微曲平举於身体前,视线与枪管保持同一直线,枪支高
度略低於水平线,理想的位置是与持枪者的咽喉部位或与横隔膜同高,移动时上半
身整体回旋,保持视线与枪管部份一直线,枪管所指向的部位也就是弹着位置;本
射击法的最大好处是由於手臂与枪支都低於头部,因此整个广正面的视界不会有任
何阻碍,在开阔地区搜索时有莫大的助益,其次是由於枪支所在位置较低,在射击
时所引发的硝烟不易影向到视线,对同时接战数个目标物时,转接触第二、第叁目
标时,可免除因硝烟所导致的视线不良、敌我辨识不易与无法瞄准等问题,而且由
於枪管对到的就弹着点,几乎不用瞄准,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目标,而且反应时间
短、命中率高是本击法最大的优点,而缺点有二:第一,枪支转水平面後,更换弹
匣时间相对的拉长了;第二,要随时保持上半身整体移动,容易造成肩、颈、臂、
肘等部位的肌肉僵硬,长时间维持此一姿势会消耗大量的体力。
突击射击法又简称为突射,是叁种射击法中最易训练、却也是最难练成的一种,所
谓的突击射击,简单的说,就是在进行突击的同时所进行的射击,此法可广泛的适
用於各类型的攻坚、冲刺、垂降攻击或水下突击与自身移位时的火力掩护,操作起
来也很简单:快速移动,保持自身的机动性;对任何可疑的目标一律开枪撂倒,而
且不能有漏失。听起很简单对不对?的确是很简单,事实上此种射击法只有一个问
题,如何在你动,敌人也动而且可能是无法想像的混乱下还能准确的击中目标?特
战队员想出一个极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对每个目标射击两发。事实上在海豹六队
、叁角洲部队、g-9、sas与fbi人质救援小组中都有针对此种射击法作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