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门声的巨响,似乎昭示着他此刻心中的愤怒和烦闷。
然而这样的宣泄,并不能让他憋在心口的那股浊气得以缓和。
余氏的这个案子,让萧景泰第一次尝到了挫败、无力的滋味。
昨天晚上让冬阳找出了金娘子编纂的那本《尸检守则》后,他带病花了一个时辰读完,并且对照了苗仵作的尸检报告进行分析,最后找到了余氏极有可能并非自杀的几个疑点。
他本以为韦大人将这个案子交给他调查,必是全然信任他的,谁知道今晨,他才将尸检疑点分析递交上去,韦尚书便对他说:“这案子之所以让刑部介入是为了表示重视,但余氏的死要低调处理,就这样结案了事。”
萧景泰几乎不能置信这样的话竟是出自刑部尚书韦大人的口中。
身为刑部的领军人物,所执掌着的是整个大周朝的刑狱案典,他如此行事方式,犯得可是渎职之罪。
余氏虽然是溺亡,但《尸检守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一般在水中溺亡的人通常会挣扎,因而在经历死亡的过程会双拳紧握,拳头里拽有泥沙水草亦或者自身的衣料纤维等杂物。
萧景泰清楚地记得,当初将余氏从水里捞起来的时候,她的手是自然松开的,而且手指甲非常的干净,没有抓着任何的异物。
这样的异常情况让整个案子变得扑朔迷离,但说到底这也不过是正常的推理,办案讲究的是证据,因而对于余氏尸身的进一步解剖便非常的有必要。
奈何顶头上司一口将他的请求驳回,只说这个案子的影响非同小可,安庆伯府的意思是低调处理,不要扩大影响,也不要在上流权贵圈子流出不负责任的舆论,尽快了结对各方面都好。
这让萧景泰觉得使出的力气尽数打在了棉花上,郁闷得不能自己。
其实在官场上浸润了这么些年,萧景泰自认为是圆滑世故的,他的个性如何他自己非常的清楚,绝不是那种为了真理而执着不懈一条道上走到黑的人,为民请命奋不顾身在鱼龙混杂的官场上表现得太过于清高高调,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更惨。
官场潜规则他不是不明白,为官者,没有绝对的白与黑。
但余氏这个案子对他来说不一样。
秦淮河埋藏着他心中最深切的伤痛。
凌若珂的死是他心口的一道久治不愈的伤疤。
她的死究竟是意外还是其他,萧景泰不得而知。当年的他因各种外在的原因没能对心爱女人的死深究到底,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在其后六年漫长的岁月里,每每看到在么梦中凝噎不语,神色痛苦的人儿,他就越发的愧疚和自责,也越发的对她当年的真正死因产生怀疑。
余氏的这个案子对他有所触动,是而他才会如此执拗,想要一探究竟。
萧景泰感觉有些口感舌燥,顺手抄起矮几上的茶壶猛灌了几口。
茶水已经变得冰凉,顺着食道往下滑,心口的灼热感终于得到了缓解,人也跟着冷静了一些。
这个案子他不想就这样放弃,但顶着这样的压力,又该如何继续?
萧景泰一个人愣愣的跽坐在案几后面,冷肃的面容掩映在阴影里,整个人透出阴郁而冰冷的气息。
郎君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半天没有动静,冬阳在外头急得团团转,却又因晓得自家主子的脾气,愣是忍着不敢上前去打搅。
他想起主子中午在衙署的时候就没有用午膳,现下已经是申正,再不补充点儿食物,只怕胃要饿坏了......
冬阳挣扎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自作主张的拿了主意,打发院中伺候的一名小厮同福去大厨房传了几道点心。
同福咚咚跑出竹笙院,正看到迎面走来的崔荣绍,忙让道打了个千,笑道:“小的给崔郎君问安了!”
“免礼,你家郎君可在?”崔荣绍笑意朗朗问道。
同福忙不迭的点头,心中感叹崔郎君来得真是太及时了。郎君也不知道是遇着了什么糟心事儿,整个人就像是沉浸在冰水里,冷得吓死人,那张寒冰脸更是阴郁得能拧出水来。有崔郎君做伴开导,郎君的心情说不定会好一些。
“郎君一个人在书房里呢!”同福说道。
“行,你自忙去。”崔荣绍含笑摆手,信步走进院子。
同福回头看他,崔荣绍一袭湛蓝色的杭绸直缀,合体挺括,修长的背影在日光照耀下泛着几许金黄的流光,灼灼炫目。
崔家郎君跟自家郎君当真是不一样的!同福心中感慨道。
他识字不多,不晓得如何形容他们的气质,但他们二人给人的感觉却是极好分辨的。
崔家郎君说话时常常带着三分笑,让人毫无压力,又觉得十分自在,不像自家主子那般,有时候那股气势一出来,就能让人觉得两股战战,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他那股无名火给点着了......
同福愣怔着看着崔荣绍上了长廊,这才醒过神来,急忙忙小跑起来,直奔大厨房。
崔荣绍在这个时候过来,自然而然便成为了萧景泰倾诉排泄苦闷的对象。
冬阳为他们新煮了一壶热茶,斟上茶汤后,便识趣的退出书房,将空间留给他们二人。
“.......按景泰你的说法,余氏的死因的确有些可疑,只是当时你也在现场附近,又有几名证人证实亲眼看到余氏投河的全过程,他们与余氏并不相识,跟安庆伯府更加没有交集,没有做伪证的可能和必要。”崔荣绍看着情绪有些低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