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六百四十章 意志的较量(五)

的破路,新十师的师长李凯国一脸怒气,狠狠的踹了一脚自己吉普车的轮胎,收到了司令部指示要求部队急速赶往同古的李凯国苦笑了一下,高飞在电报中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如有阻拦就地强制解决。

无奈的望着拥挤在公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前方大战异常激烈,也不知道缅甸区区个弹丸之地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汽车?长长的车队期间有远征军自己的汽车运输大队,也有各国来的冒险家走私盗卖做生意的私人汽车,汽车上运载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丝袜、香水、军毯、武器、皮鞋、罐头、香烟、茶叶、棉布、医药用品等等。

恼羞成怒的李凯国命令部下查扣了一辆强行抢路破坏秩序的汽车,竟然发现车上装着香水、乳罩、丝袜和高跟鞋,以及英国的威士忌和法国的香槟?这些东西在美国都算是奢侈品,在滇缅公路上却是常见的大陆货?差点就能开家妓院了!

李凯国的坐车往往发动一次只能走几十公尺就被迫在次停下来,缅甸气温极高,如果汽车长时间发动水箱就会开锅,所以整个车队行进的速度远不如乌龟爬行,心中无比郁闷的李凯国心道,我的高飞,高司令长官啊!你想让我使用什么强制手段解决?难不成搞一次公路大屠杀吗?

无奈之下李凯国摊开地图,发现通往同古的这条简易公路之外,就只剩下缅北铁路了,但是铁路线之前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现在就算抢到了车皮也不安全,现在缅奸到处搞破坏,拆铁轨、炸大桥、搬道岔,这些熟悉地形的缅奸简直是神出鬼没,二天前远征军直属的辎重旅的列车就被缅奸所颠覆,物资损失不计其数,仅人员就伤亡二百多人,其中还有远征军后勤部副主任李国光上校。抗日之血祭山河640

李凯国非常清楚,全力增援同古现在看来无论是时间上与速度上都是不可能的了,新十师与新二十师都是刚刚组建准备入缅的部队,进入密支那担负防务的同时也是更换武器装备就地组编训练,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现在部队刚刚完成整编,就接到了开赴同古增援的命令,到底是前线战况不利,还是准备大反攻,现在谁心底也没个准。

在李凯国看来高飞这位司令长官似乎显得神神秘秘的,即便是命令也不通过密电直接下达?非常要分成几个不同的步骤进行,让人完全摸不到头绪,对于这样的长官李凯国也非常无奈,难道是日军破获了己方的密电?高司令长官给日本人一个将计就计不成?

实际上,李凯国的担忧与疑问正是高飞最为担忧的事情,那就是历史上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出兵缅甸之时的密码早已被日军所掌握,所以部队的一举一动日军都尽在掌握之中,高飞也十分担忧,但是更换密码是一项非常繁琐浩大的工程,不能仅仅自己怀疑就更换整个系统乃至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密码,所以高飞只好不在密电中交待整体的作战计划,将整个计划分为若干的部分,通过不同的渠道将全部文件送递经过组合,才能得到完整的情报,这也是高飞迫不得已之举。

如果,远征军两套密码其中的一套密码被破译,恐怕薛岳之前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之中的巨大损失就是自己今日的写照与前车之鉴,中国远征军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之所在,所以高飞必须慎重之在慎重,小心之再小心,这是两个民族乃至两个国家之间的碰撞,这是民族与民族之间意志的碰撞,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这个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的民族的一场生死存亡之战。

输掉这场战争就等于要做亡国奴,这是中国人最无法接受的事情,虽然在日本人和西方列强眼中,东方古老神秘的中国,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是一盘散沙,但凡体验过东方巨龙怒吼之人,绝对不敢轻视这个沉睡的巨人。

当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作战机要参谋带着密令分别抵达李凯国新十师与毛致远新二十师之后,李凯国与毛致远才恍然大悟,原来增援亦是不增援,部队准备做好向东线增援的准备,司令部方面怀疑日军实际上很可能已经掌握我军一套密码的破译,但是日军一直隐藏较深,此番抽调李凯国新十师与毛致远新二十师赴同古作战,表面上日本特务与缅奸肯定会进行报告,但是最终的确认日本人必定通过破译中国远征军密电进行确认和相应的部署,司令部情报处也正是准备通过此番假情报的甄别确定日军是否真的掌握破译我军高等级密电。

实际上,高飞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远征军的密码是军政部所配发的三套备用密码之中级别最高的二套,堪比甚至超过战区级别密码,理论上日军破译的几率不会很高,实际上自从日军破译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密电之后,国军主要战区与最高军事委员会之间的密电码已经进行过了更换。

高飞的担忧已然成真,坐镇同古指挥总攻击的饭田祥二郎在接到裕仁天皇奋勇战的诏书之后,连续猛攻二日,中日两军均伤亡惨重,总体来说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强劲的中国军队的伤亡远远要小于日军。

正在为久攻不下而懊恼不已的饭田祥二郎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中国远征军位于密支那的李凯国新十师、毛致远新二十师已经向同古方面实施机动,沿途侦察结果以及破译中国方面密电显示,高飞给予两支部队的命令式不惜一切代价增援同古。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章 意志的较量(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