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六百二十章 同古保卫战(二)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所部激战紫金山时,补充连往往都是每人五或十发子弹空着手支援上的,利用阵地上烈士尚未损坏的武器继续抗击相对比已经武装到了牙齿的日军,堂堂一国精锐之师,竟然要靠冷兵器对抗侵略者的坦克火炮来保卫自己的首都,惨烈程度实在难以想象。

就在日本人认为已经距离胜利并不遥远之后的几个月内,中国军人珍数着枪膛内的子弹,用血肉之躯抗击着日寇的坦克重炮,无数的烈士面对空空的枪膛洒出一腔热血的时候,总在回想多几发子弹就好了,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巨大困境,就算是军神重生也未必能指挥好这场战役,但是中国没有灭亡,无数的华夏儿女前仆后继,浴血牺牲为她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

中国不会亡,这是高飞坚定的信念,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人有多大胆这句话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北进时机先于南进时机成熟,所以日本人攻入了西伯利亚,并未来得及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展开决战的前提下全面攻占了东南亚,美国因为菲律宾舰队遭受袭击而对日本宣战。

英军在欧洲的巨大损失让其有心无力,美国人又不打算替英国人火中取栗,而且美国并未向德国与意大利宣战,历史的巨变让亚洲战场一瞬间成为了大战的核心,阻止日德夹击苏联成为了美国战略优先实施的部分。

日军以第五十五师团为主力,师团长竹内宽抽调最为精悍的宫本大队作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第十五军的先头部队,宫本幸之助刚刚二十八岁,他这个年纪的大部分人都还在小队长的位置上奋战,无疑宫本幸之助的出身帮了他大忙,二十八岁的中佐在日本帝国陆军中都非常少见。抗日之血祭山河620

对于自己能够第一个与中国远征军交手,宫本幸之助感到非常的振奋,虽然将领们对于中国远征军非常的谨慎,但是在其对部下的宣传中则是尽其所能的藐视和轻视对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从古至今交战双方不二的法则。

虽然没有踏足过中国战场,但是宫本幸之助却参加的菲律宾战役、新加坡战役、马来战役,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接收俘虏更为恰当,投降是一种耻辱,所以被宫本幸之助俘虏的英军基本都得到了解脱,对于虐杀和处死俘虏,宫本幸之助非常有心德。

没有尖兵侦察,没有侧翼搜索,作为机动大队的宫本侦察部队可谓是长驱直入,英国人逃跑了,中国人不堪一击,宫本幸之助的狂妄是来自于英军的无能,自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进入缅甸作战之后,先是在仰光歼灭了英缅第十七师,之后一路攻势势如破竹,又成功在毛淡棉一带俘虏了英军以及家属、记者等近八千余人,仰光缴获的武器、装备、弹资不计其数,进攻仰光几乎是兵不血刃,英缅部队和英印部队的战斗力对于日军来说就是一个笑话,与这样的部队作战就是一种耻辱。

作为第十五军的先头侦察部队,宫本侦察部队一路杀来,零散英军部队望风而逃,英国人在缅甸倾心尽力训练的缅甸武装集体倒向了日本人,几乎全部加入了缅甸独立军的战斗序列之内,宫本侦察部队是经过了加强的摩托化部队,从仰光出发,仅仅一个上午向北攻击前进了一百多公里,整个进攻过程一枪未放,犹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这一切更加助长了宫本幸之助的嚣张气焰。

虽然,第五十五师团内部早以下发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的情报,并且认定中国远征军会固守同古,通过空中侦察得知中国军大部队进驻同古的情报得到了证实,守卫同古的可能会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师与新三师等部队,但是第五十五师团从师团长竹内宽到普通士兵,没有人认为中国军队会是大日本皇军的对手,现在所谓的中国政府只能躲在西南苟延残喘,一支连自己国家首都都无法保卫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更何况英国人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中国军队难道会比英国人更强?而且中国与英国之间矛盾重重,英国人都逃跑了,中国人会留下等死?

以中国战场的经验来说,宫本幸之助狂妄的认为,既然英国人重兵把守的仰光都可以不战而下,那么自己这支近千人的搜索队击溃无心而战的中国军队占领同古也不足为奇了,宫本幸之助已经想象到了自己获得天皇陛下亲自授勋时的模样了,帝国最年轻的大佐,最年轻的少将、中将、大将乃至元帅,宫本幸之助似乎得了失心疯,被所谓的荣誉烧昏了头脑,将师团部的警告远远的抛在了脑后,占领同古击溃中国远征军!

在疯狂的念头和荣誉狂妄的驱使下,宫本幸之助甚至连尖兵都没有派出直接率领自己的侦察部队沿着公路直奔同古而来,在与公路并向的铁路线上,一列缴获英国人的装甲列车因为铁路被破坏只得无奈的停了下来,宫本幸之助所需要的火炮全部在列车上,但是对于宫本幸之助来说,火炮有没有没关系,只要自己抵达了同古,中国人也就鸟兽四散逃命去了。

“攻占同古的荣誉就请记在我宫本幸之助的名下吧!宫本家族将从此以我为荣!”宫本幸之助拄着武士刀一阵狂笑后,转身乘上了第一辆摩托,威风凛凛的行驶在队伍的最前头?在任何人看来宫本幸之助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或许是英军的无能让他忘记了什么是战场,什么才是残酷的战争。

历史将在这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章 同古保卫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