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六百零七章 缅甸风云起(一)

高飞没等英国人启动运输计划之前,就派遣特种部队进入缅甸摧毁了英国人的大量铁路机车和桥梁、涵洞与公路等等,让英国人从印度增援的计划彻底停顿,而缅甸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武器英国人同样运不走,英国人答应美国人供给中国远征军,但是却又对中国政府玩两面三刀的把戏,翻脸不认账,对于英国人耍无赖美国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站在同一阵营角度,英国的重要性还是远远大于中国,所以必要的时刻还要给予英国人一定的容忍,尤其是哪个刻薄的胖子。

同盟国未必同心同盟,轴心国也未必都能拧到一起,就如同日本对苏联宣战之后入侵东南亚,美国菲律宾舰队遭到袭击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但是德国与意大利却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冷静,在宣战问题上显得十分的克制,原本宣战不过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程序,中日全面战争血拼了五年之久才宣战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日本陆军航空兵开始不断的从越南大规模的轰炸缅甸,让高飞感觉到日军的登陆作战似乎日期越来越近?日本人还会从历史上相同的地点开始登陆吗?这一点高飞十分怀疑,日军既然已经知道中国远征军已经进入了缅甸,那么日军登陆的部队会不会有所增强?美国虽然对日宣战,但是在菲律宾被打了一个鸡毛鸭血,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发威形成战斗力与绝对优势,似乎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那么中国远征军组织第二纵队进入越南似乎就势在必行,不能任由日军从越南起飞战机对缅甸进行狂轰滥炸,而且越南驻扎的日军在必要时还可能会出兵夹击缅甸方面。

缅甸国家的形状就缺乏战略和战役纵深,要想抵挡住并且吸引持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就必须扩大战场,让日军将更多的部队投入进来,也许能够起到意外的作用,吸引住日军南进的兵力,使其必须抽调北进的关东军加入南方军,间接达到配合国内正面战场作战的最终效果。

但是要让中国远征军出兵越南就必须有一个先决的条件,这个条件已经在高飞心中酝酿了很久,并且形成了计划,法国政府已经成为了戴高乐流亡政府,这会其在北非的殖民地都脱离了其的管辖,越南被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主要原因是清法战争,由清朝与法国之间为安南的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不过战争之中由于清朝对法宣战时未召集各国大使,因此不具有公开性,而法国自始至终未向清朝宣战,仅称为报复性军事行动。抗日之血祭山河607

其实法国侵略安南,觊觎中国中国领土属国已久,中国与安南山川江河相连,安南人乃是中原战乱分居出去的中国人,地理民族文化上更是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安南为中国属国的性质就如同美国的各州与英国的郡一般。

十九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殖民势力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安南南部的南圻,使安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

接着法国人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安南北部北圻,,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于是与清朝当局爆发的激烈交战,清政府战败后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安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安南订立的条约,中安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等等。

实际上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原本是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腐败、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后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从中获得了很多权益,一直以安南彻底从中国领土属国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后世的所谓越南人也彻底忘记了其的祖先发源之地。

只要法国政府承认废除一切之不平等条约,中国远征军亦可立即分兵进入安南故土对日作战,同理,高飞认为只要英、俄等国废除放弃一切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亦会发挥极大之作用,向日军实施全线反击,牵制日军向远东与太平洋输送兵力。

高飞将自己的计划递交给了蒋介石,同盟国的成员国为了共同抵抗侵略,似乎就应该拿出一些诚意出来?首先各国元首与总统、首相之间是平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展开充分的合作关系。

高飞的论点得到了蒋介石充分的支持与肯定,人是为了生存和尊严而活着的,有些时候尊严远远要比生存更重要,你可以侮辱一个人,但是当这个人代表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时候,那么就等同是在侮辱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

高飞在忙着给英国军队轻装之际,饭田祥二指挥的南方军所辖第十五军,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二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五十五师团、第五十六师团从仰光沿线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支援下强行登陆。

相比历史上日军登陆的四个师团几乎扩大了一倍,而且还配备了至少二个野战重炮旅团与二个独立混成旅团,显然日军是抽调了远东北进的部分兵力,准备在五月恢复远东攻势之前,先解决东南亚的战事。

日本人的战术意图非常清楚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七章 缅甸风云起(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