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八百三十五章 战略大转折(九)

载仁亲王的死让日本人在政治宣传方面陷入了全面被动,要知道载仁亲王在日本军队尤其在陆军之中是相当有分量的存在,他的被击毙直接影响了日军作战部队的士气,尤其是在高飞还给载仁亲王来了一招挫骨扬灰,用大炮把骨头打出去,高飞的创意在国内也引起了一片哗然,中国人的本性之中还是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高飞所言的不确定性在沈英雄的口中那就是劣根性,无论什么都有人说三道四,甚至有人公开的为一些汉奸讲情,说什么是曲线救国?沈英雄根据高飞的命令配合军统调查组,军统调查取证,得罪人的坏事全部都由青年军特种作战集群来干。|三八文学

国内诸多方面对于高飞的涉政义愤极大,但是高飞一面在部署实施进攻山海关,一方面指示方国忠将那些替汉奸说话的人的背景、证据全部调查清楚,将这批人也全部视为汉奸,与汉奸同罪,因为在高飞的眼中这批人甚至比汉奸更可恶,汉奸是战时罪行累累,背弃的民族和国家,无论罪行大小皆死有余辜,但是这批公然替汉奸说话之辈,显然是心怀叵测之流,收受汉奸一些小恩小惠就为虎作伥,实在让高飞不耻。

例如民报、大公报的一些副主编、记者,取证确实之后,高飞直接指示就地从快处决,一时间让国内的风气为之一变,没人敢公开为汉奸说话了,私下走动的也不敢了,因为一旦被举报,可分得汉奸家产的三分之一,在这方面戴笠也头痛不已,原本戴笠是想发财不得罪人,就拽上了高飞,同时也是显示其军统无私区别与中统方面,结果高飞上来就手起刀落,几十个收了钱的汉奸没了命,连同那些造声势的记者和所谓名流,最次落得一个抄家入狱,言论微微偏激了点的全部都丢了脑袋,用高飞的话说这是镇反运动,清洁社会风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弘扬正气,这把戴笠悔得肠子都全部青了。|三八文学

而在敌后待命的徐国易突击队已经陆续的空降了三百余人和相应的装备,王辉的特种作战分队也得到了三名重狙击步枪射手的支援,王芸的游击队竟然从七十余人发展到八百多人,一时间声势浩大,由于徐国易提供了五百支日械步枪和二十挺机枪,王芸几次挫败了日军联合伪军的围剿,一时间部队又扩大了一倍,还连续拔出了五座日军炮楼。

王芸游击队的壮大让徐国易和王辉目瞪口呆,用王芸的话说辽西地区的民众基础比较差,但是民风彪悍,胡子、绺子、土匪遍地都是,这里的老百姓一有钱不是买地,而是买枪,取妻陪嫁全部都是枪械,即便在日本人1940年最为疯狂的肃正作战期间,这里的老百姓也没少打日军单兵的黑枪,所以日本人都是以小队为行动单位的,有一次一个日本兵拽一家的马草喂马,结果这家的儿子操枪就要打,被本村的族长拽住警告他,日本兵三十多个?你一支枪能打多少?你去通知全村的枪都集中过来,咱们一起打。抗日之血祭山河835

民风彪悍到了日本人几乎是秋毫无犯的地步,就连日本人都尽量少惹这里的老百姓,因为烧杀抢掠不成,本地就多了整整一个村子的流寇或者坐地匪户。

1943年2月1日凌晨,正面进攻山海关的中国青年军机械化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二军的攻击部队全部进入了阵地,一千二百门一百零五毫米到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一字排开,北平四个机场上的六百余架各类型作战飞机在加油装弹,高飞的战略部署时间表上,突破山海关的作战时间只有四十八小时,高飞要得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全面突破,全歼冈村宁次山海关守军,为第二突击集群围攻锦州打开一条通路,以猛烈的进攻削弱日军的抵抗意志,让日军产生战斗意志上的动摇。

一千二百门大口径火炮,四百余辆坦克与九个师组成的突击集群在凌晨的深夜中开始准备亮出利爪,对于进攻角山要塞,高飞也坐了两手准备,从美国运来了五十枚高脚柜混凝土爆破弹,重达近三顿的高脚柜混凝土爆破弹是坚固工事的克星,但是由于角山要塞顶部是罕见的菱形,着弹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轰炸难度非常之大,高飞准备一旦徐国易突击失败,就先使用云爆弹进行攻击,不果在使用高脚柜混凝土破坏弹实施攻击,如果无效,就出动大部队动用重炮正面仰攻,就是堆尸如山血流成河也誓要将角山要塞啃下来。

1943年2月2日凌晨一时,中国青年军所部的一千二百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与加农炮开始对日军固防的五个区域实施猛烈的射击,射击中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的m2长脚汤姆榴弹炮还使用大量的白磷弹对日军阵地实施炮击,另外二个团共计二百七十六辆被安装在m4坦克地盘上的一百零五毫米四十八管代号“口风琴“火箭炮也运动到位,这些口风琴火箭炮是用于对日军阵地的第二轮炮击。

即第一轮炮火准备之后一线的中国军队开始准备进攻,日军也大量的进入战壕和火力支持点,然后利用火箭炮密集的火力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一时间,天空被炮火映红,大地在震撼颤抖,高爆榴弹一头钻入土中猛烈的爆炸,在爆炸的橘红色闪光中,腾起高高的烟柱夹着残破的工事构建和残肢断臂,杀伤榴弹从空中带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过,肆意横飞的弹片发出哧哧声,白磷弹在半空崩射投放出几十个火团飞射在地面,崩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五章 战略大转折(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